家庭裝修風水這些不能犯,你都知道嗎?
140 2025-07-20
能不能在農(nóng)家宅院之中栽種桃樹,因各地民俗信仰和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不同,在習俗上有很大的差異,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地方習俗。
有的地方認為,桃樹是吉祥之樹,種在院內(nèi)很好。有的地方則認為,桃樹是不吉之樹,不宜種在宅院內(nèi)。正應了一句老話:“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規(guī)矩”。這在民俗文化中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
在這里,不去討論忌在宅院種桃樹的地方風俗,而是說說喜歡在宅院內(nèi)種桃樹的地方民俗講究。
詩經(jīng)《國風·魏風·園有桃》開頭就有這樣的句子:“園有桃,其實之肴。”意思是說,園內(nèi)的桃樹上,掛滿了桃子,這些新鮮果實可以當作食物吃。
這句話中的“園”,通常解釋為“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地方”。在我國鄉(xiāng)村傳統(tǒng)建筑布局中,宅院往往與園連在一起。比較寬闊的宅院,往往院中有園,院中之園,一般置于院后。
院中置園,有兩方面的用途,從眼前來說,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用來種蔬菜、果樹等,既方便,又實惠。從長遠來看,為子孫留下建房的宅基地。過去農(nóng)家兒子比較多,分家后建新房選址時,利用自家現(xiàn)有的菜園,往往是首選。
再者,古代漢語中有“家園”一詞,出自《后漢書·桓榮傳》,其本義就指家中的庭園,后來詞義演變后,泛指家庭或家鄉(xiāng)。庭園,即有花木的庭院或附屬于住宅的花園。
由此可以看出,詩中的“園有桃”,應該就是指種有果樹的庭園。也就是說,古人早就有在庭園中種植桃樹的習慣。
其中的說法是,桃樹的繁殖能力很強,結果早,三年可結果,庭院種桃樹,象征著多子多福、子孫興旺;再就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吃了王母的蟠桃可長生不老,在各種繪畫和雕刻中,有壽星南極仙翁手托桃子,桃子也就成了健康長壽象征。民間還用桃花象征愛情。
我國古代諸多風水書籍中,對庭院種植樹木的方位也有記載:“東植桃楊,南植梅棗,西栽梔榆,北栽吉杏。”不過,楊樹一般在農(nóng)村忌栽種在庭院內(nèi),而桃樹有的地方仍然種在庭院內(nèi),有的地方則禁忌在庭院栽種。
那么,在農(nóng)村,為什么老人說,在庭院中種植桃樹,要么就不種,要么不能只種一株,至少要種兩株以上,這里面有什么民俗說法呢?
記得小時候,我兄長在大隊園藝場負責園藝技術,用毛桃樹苗為砧木,嫁接了一批春密桃苗。那年雨水節(jié)氣剛過,他拿了一株嫁接好的苗木回家,種在庭院內(nèi)。
父親老大不歡喜,對他說,村集體的苗木不能拿,我們家不占這種便宜,讓他們苗木退回去。兄長只好把苗木又拿了回去。
第二天,父親從山上挖了兩株毛桃樹,種在庭院內(nèi),并讓兄長拿春密桃接穗回來,父親自己動手,把接穗嫁接到毛桃樹上。
父親的嫁接技術比較好,兩株嫁接的桃樹都成活了。山里的劣質澀口的毛桃,也就變成了優(yōu)質甜美的春密桃。桃子的成熟時間,也從農(nóng)歷六月,提前到農(nóng)歷四月底到五月初。
過了數(shù)年后,我才知道,父親不讓兄長拿大隊園藝廠的桃樹苗,只是其中的表面原因,后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庭院里種桃樹,不能只種單獨的一株,會不吉利,一定要種兩株以上才吉利。
因我家的庭院本身不是很大,祖父已經(jīng)種了兩株矮化桂花梨樹,再種兩株桃就顯得很擁擠了。我兄長是從事園藝技術的,這一點他當然能看出,所以只拿回來一株春密桃樹苗。但父親非要種上兩株桃樹,這就與我們當?shù)氐娘L俗有關。
我們家鄉(xiāng)風俗認為,如果在庭院內(nèi)種一株桃樹,就被稱之為“孤桃樹”,犯了家里出“孤寡”之忌,農(nóng)家以為不祥。因此,農(nóng)家在庭院內(nèi)種桃樹,一定要種兩株以上,可以是三株,也可以是四五株,或者更多。
不過,由于農(nóng)家庭院大多空間有限,再加上以前的農(nóng)村都是自足自給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期,種再多的桃樹,也變不了商品。兩株桃樹結的桃子,除了自家人吃外,還要送一些給鄰居,已經(jīng)足夠了。因此,大多數(shù)的農(nóng)家在庭院內(nèi)只種兩株桃樹。
這與在農(nóng)家庭院種樹的一種禁忌正好相符。按照農(nóng)村說法,在庭院內(nèi)種樹,不管種什么樹,忌種單株樹,要成雙成對,稱之為“好事成雙”。
魯迅《秋夜》一文有句名句,即開頭的一句: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兩株樹棗樹雖然在“我的后園”墻外,但按照我國村鎮(zhèn)民居的布局,墻外應該是相鄰人家的庭院后園。墻外的棗樹為什么不是一株或者三株,而是兩株呢?說明當?shù)卦谕ピ悍N樹,也有成雙成對這種講究。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古代風水書籍中為民間設置種樹的方位,但在實際生活中,民間通常常不按照風水書籍所說的執(zhí)行,而是根據(jù)生活實際需要來栽種樹木。
按照我國農(nóng)村傳統(tǒng)習慣,特別是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凡是家里有前院后園的庭院,前面的庭院,包括門前,除了擺放或種些花草外,一般都不會種樹,果樹或其他樹木,通常栽種在后園內(nèi)。
我認為,這種傳統(tǒng)種樹的習慣,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一是不會遮擋前院的陽光,有利于前院空氣流通。二是減少前院的濕氣,這一點在長江流域以南雨水較豐沛的地區(qū)非常重要。三是可以減少前院的蚊蟲,有利于前院衛(wèi)生,也有利于家人健康。四是樹木種在后園,同樣可以調(diào)節(jié)前院的新鮮空氣,又便于集中管理。
至于在庭院中種植桃樹,禁忌栽孤桃樹,或者忌忌栽單株樹,這種說法,都是來源于古代的傳說,屬于民俗信仰和傳統(tǒng)文化觀念范疇,沒有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