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家里哪些位置不能養龜,難怪這么多事
162 2025-07-21
懷揣著創業夢想,龍老板一頭扎進商海,怎料卻遭遇了一場始料未及的 “風暴”。他的經歷,不僅是個人的困境,更折射出一系列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
去年 4 月,龍老板相中了杭州臨平首城小區外圍二樓一處建筑面積達 600 多平方米的商鋪,這里周邊人流量大,商業氛圍初顯端倪,在龍老板眼中,這無疑是一塊 “風水寶地”。他果斷地與當時的業委會簽訂了租賃合同,年租金 40 萬元,準備在這里打造一家便民超市。從店鋪的裝修設計,到貨品的精心挑選,再到員工的招聘培訓,龍老板事事親力親為,前前后后投入了 180 萬元,滿心期待著超市能順利運營,收獲成功。
試營業的前 7 天,一切似乎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超市生意紅火,每天的營業額最高能達到四萬多元,最差也有一萬五六千元。看著顧客們進進出出,龍老板心中滿是欣慰,覺得自己的努力開始有了回報。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突如其來。開業第七天,他突然接到消防和住建部門的通知,稱有人舉報超市沿街的大門違規。原來,按照消防規定和原始建筑圖紙,這扇門所在位置本應是一堵墻,私自開門的行為違反了《消防法》相關規定。消防部門明確告知龍老板,如果不將這扇門封閉,超市將面臨 30 萬元的罰款。
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龍老板措手不及。他怎么也想不通,這扇門前任超市和上上任培訓機構都一直在使用,為何到了自己這里就成了違規行為?他多次找到業委會索要商鋪原圖紙,卻遭到了對方的推脫和拖延。直到被舉報后,他才拿到圖紙,發現圖紙上標注的此處確實是一堵墻。如今,按照消防要求,超市的沿街大門被封閉,顧客想要進入超市,需要穿過小區大堂繞到背面的樓梯進入,極為不便。這一改變,使得超市的客流量銳減,外賣員也常常找不到地方,導致訂單量大幅減少。龍老板無奈地說:“封門后,生意一落千丈,現在每天的營業額只有三千到五千元,連之前的零頭都不到。投資的 180 萬眼看就要打了水漂,只剩下這些貨架了。”
龍老板還發現,從沿街樓梯往上,三樓的臺球廳大門敞開,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門可以正常打開,這讓他更加納悶,為何單單自己超市所在的二樓門不能開。對此,杭州臨平喬司街道汀蘭社區工作人員解釋稱,二樓原本沒有消防出口,開發商將其作為經營性用房出租,與樓上居住區域進行區分。第一任租戶,也就是那個教育培訓機構,私自開了這扇門,當時沒有業委會,也未向物業報備,且無人投訴,所以一直使用到現在。而龍老板接手后,有人投訴,住建部門便上門查處了。杭州臨平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也表示,他們是收到群眾舉報,同時有消防部門抄送過來的信息,得知該建設工程未經消防備案,才到現場檢查,發現超市確實未辦理消防備案手續,于是下發了整改通知。由于監管的商鋪眾多,不可能對每個商鋪的細微變動都能實時監控,之前的違規行為未被發現,前一家店鋪同樣也沒辦理出相關手續。
對于龍老板來說,這一整改要求幾乎讓他的生意陷入了絕境。他認為這個場地的招租從始至終就是一個 “巨型的坑”。如今,他不想再繼續承租,但之前投入的巨額資金打了水漂,損失慘重。小區物管會建議他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法律訴訟耗時耗力,最終能挽回多少損失還是未知數。
這起事件,一方面凸顯了監管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監管不應僅僅依賴群眾舉報,而應加強主動巡查和監管力度,確保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避免類似問題長期存在而未被發現。另一方面,也為廣大創業者敲響了警鐘。在租賃商鋪創業時,一定要仔細查看原始建筑圖紙,確認房屋結構是否符合經營需求,同時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辦理各項手續,切勿抱有僥幸心理。此外,對于業主委員會等相關管理組織而言,在出租商鋪時,應確保信息的透明和準確,避免因信息不對稱給租戶帶來巨大損失。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公平、有序、健康的營商環境,讓創業者的夢想不再輕易破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