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寓山
久居鬧市,一種走進自然的渴望充斥胸宇。恰逢朋友之邀,4月初,我們幾人,乘車到仙寓山采風,去尋覓仙人的蹤跡。探尋華東地區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神韻。

仙寓山:位于安徽省石臺、東至、祁門三縣交界處,系黃山之余脈,區域內崇山峻嶺,峰巒疊嶂,逶迤連綿,錦峰秀嶺。山中林木蔥蘢,古樹參天,綠蔭蔽日;山谷溝澗縱橫,流泉飛瀑,清溪碧潭,是一個集雄、奇、險、幽、秀于一體,有著優美的自然生態和悠久的文化積淀的生態文化旅游區。
走進仙寓山,在導游的引領下,我們從香氣怡人的富硒茶園,沿石階而下,山腰上茶園翠綠,梯田層層,滿目深綠。山谷里澗水淙淙,耳邊充盈著流水的轟鳴聲,一路上山水環繞,風光旖旎。

我們一行,在山中小路上緩慢前行,一碧綠水映入眼簾,這就是大山神龍谷的“仙女浴池”,傳說仙女曾在此洗浴過。不遠處有一塊突兀的巨石,頂上直立著兩株小樹,一叢青草,仿佛頭盔上的纓須,這塊渾圓的山石,貌似一個威武的將軍,默默地守護著仙寓山。走過將軍巖,在一處山澗里,橫臥著一塊大石,一股激流從石縫里噴涌而出,一旁的鵝卵石上草書著“神龜戲水” 四個大字,傍著涓涓流水,移步換景,只見一上寬下窄長條巨石,直插潭中,此石名曰:“將軍劍”。我不由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堅硬的巖石雕琢的如此惟肖惟妙。

在綠意盎然的森林中,順著一條蜿蜒的石階小路,到神龍峽谷深處,有一石洞,山泉從巖石飛瀉而下,形成一幅水簾,直掛在巖洞前,名為“一簾幽夢”所在。飛瀉的水柱濺起白色的水花,天然地沖出了一塊圓形的巨石,鎮于水簾洞前下方,似是仙人打坐之處,觸目所及是一潭碧波。
走過搖搖晃晃的棧道,兩岸重巒疊嶂,林木蒼翠,遮天蔽日,谷中溪水奔流。行進到神龍峽谷幽深處,一面是陡峭的石壁,一面是潺潺流水的峽谷。沿峽谷前行在人工搭建的木板小路上,突然,靜謐隨腳步的移動被水聲打破,眼前是壯觀的高山飛瀑,水從山頂水口飛瀉直下。順石階拾級而上,是一泓清澈如練的小溪,水平如鏡,這便是美麗的“森林浴場”。

沿小溪向左,一古亭巋然立于滄溪河畔,古亭名叫“滄溪廊橋”,因附近的滄溪河而得名。我們一行坐在亭中小憩,任習習涼風,吹拂著額上的汗水,微風中夾帶著滄溪河的濕潤氣息,深呼一口氣,心曠神怡。佇立古亭,“憑欄觀山色,近澗聽泉聲”,心中的詩情畫意油然而生。
步出古亭,爬上來龍山頂,這里景色奇美,古樹蒼翠,嘉木修林。有占地60畝的甜櫧樹林。樹齡最長的一株已有880余年了。從神龍谷至來龍山一路走來,參天古樹,比比皆是:甜櫧,310年;石楠,320年;楓楊,285年;紫薇,480年;紫楠,188年------

站在蒼翠欲滴的來龍山頂, 俯視著中國富硒第一村———大山村,那片片青灰色的瓦,密匝匝覆成的屋頂,鱗次櫛比,一座座高昂的馬頭墻,以及蜿蜒曲折的石階小巷,組合成別具一格古樸的徽派村落。
白墻青瓦的山村,宛如鑲嵌在山水畫中。站在大山村口枝繁葉茂的古銀杏樹下,俯瞰山澗流水淺淺,細聽林間小鳥啁啾,真有一種讓人樂而忘返的畫意詩情。大山村的居民,他們安守著這一方樂土,愜意地過著棲居的生活。
仙寓山既有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態環境,更有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蘊。由于行色匆匆,不能全景式的游歷仙寓山所有的地方,只簡約地品味了將軍巖、神龜戲水、將軍劍、神秘谷、一簾幽夢、森林浴場、大山村等景點。很遺憾:不能去聆聽崎嶇蜿蜒的古徽道上,那悠長久遠的腳步聲;不能去古戰場上,見證當年湘軍與太平軍對壘,腥風血雨的戰斗歷程;不能去憑吊,紅軍戰士浴血殺敵的英烈孤魂;不能去尋求檀氏女子,修道得仙的行蹤;不能去七彩玉谷,收藏紅綠相間的彩色奇石;不能去仙寓主峰,看晨曦冉冉東升。那就把這不盡的向往,當作與仙寓山的下一次相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