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舊鞋5不扔,扔了家不順”,扔舊鞋有講究,別犯了忌諱
177 2025-07-07
一、卦象基礎信息:六爻的多維解讀
《易經》以六十四卦構建宇宙模型,每一卦由上下兩個單卦(三爻)組合而成,形成六爻結構。六爻從下至上依次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陽爻稱 “九”,陰爻稱 “六”,構成動態的符號系統。我們可從多個維度理解六爻的象征意義:
六爻如同一出連續劇,演繹事物從萌芽到終結的全過程,分上下卦兩大階段,每階段含三小階段:
初爻(事物萌芽):草創艱難,如乾卦初爻 “潛龍勿用”,喻從零開始需謹慎。
二爻(迅速發展):初見根基,獲贊譽,如乾卦二爻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三爻(瓶頸期):矛盾凸顯,多兇,如乾卦三爻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四爻(解決問題):需克勤克儉,如乾卦四爻 “或躍在淵”,考驗抉擇。
五爻(全盛期):功成名就,如乾卦五爻 “飛龍在天”,居尊位。
上爻(極限期):物極必反,如乾卦上爻 “亢龍有悔”,象征盛極而衰。
六爻構建 “地 - 人 - 天” 三才結構,對應不同場景的層級關系:
空間:初、二爻為 “地”(底層),三、四爻為 “人”(中層),五、六爻為 “天”(高層)。
身體:初爻為足,二爻為腿,三爻為腰,四爻為胸,五爻為頸,上爻為頭。艮為山卦的爻辭直接體現了這個順序。
職場:初、二爻為基層,三、四爻為中層,五、六爻為高層(五爻為 “君位”,二爻為 “臣位”)。
家庭:初爻為晚輩,二至四爻為同輩,五爻為長輩,上爻為祖輩。爻位象征需靈活運用,如三爻可指 “腰”,亦可視場景喻 “胸”,不可機械套用。
六爻從初至上,暗含 “近 - 遠” 的時空遞進:
家居:初爻為 “室”(最貼近),二爻為 “廳堂”,三爻為 “窗”,四爻為 “門”,五爻為 “路”(關鍵節點),上爻為 “遠方”。占問風水或出行時,五爻 “路” 的意象尤為重要。
人際:下卦(初至三爻)為親近之人,上卦(四至上爻)為疏遠之人或遠方目標。
通過四種方法解構卦象,展現事物的多面性:
錯卦(陰陽互變):如雷地豫(??)與風天小畜(??),陰陽爻全反,象征 “一體兩面,互補對立”。
綜卦(顛倒卦象):如雷風恒(??)與澤山咸(??),六爻翻轉,代表 “角度相反,意象相悖”。
復卦(卦中卦):取原卦二至五爻,內藏本質,如地山謙(??)的復卦為火澤睽(??),揭示內在矛盾。
雜卦(上下卦互換):如天地否(??)與地天泰(??),位置顛倒,象征 “方向相反,意象相同” 的轉化。四法結合,可全面解讀卦象,如分析風天小畜(??)時,需綜合其錯、綜、復、雜卦的含義,避免片面。
二、卦序:六十四卦的排列邏輯
卦序是《易經》的 “世界觀骨架”,不同排序體現不同哲學體系:
通行本《易經》分上下經,上經 30 卦(乾至離)講自然規律,下經 34 卦(咸至未濟)論人事變遷。《序卦》以因果鏈串聯卦象,如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乾、坤之后為屯卦),體現儒家 “天人合一” 與 “生生不息” 的世界觀,強調事物發展的必然性與倫理秩序。
基于先天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順逆排列,先以逆序單卦為下卦,按先天次序添上卦,再以順序單卦為下卦排列,形成對稱的方圓圖,側重數理規律與自然本然,體現 “太極生兩儀” 的宇宙生成論。
太乙神數以 “男女長幼之交” 為主線,將六十四卦分為十二運,每組以 “尊卑”“統分” 為綱,如乾(父)與坤(母)、震(長男)與巽(長女)相對,體現社會結構與政體演變,強調 “尊上卑下為吉,獨陽孤陰為兇”,是古代政治哲學的符號化表達。
漢代孟喜創卦氣學說,以十二消息卦(如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對應十二月,每卦主 30 日,配合 “六日七分” 法將六十四卦與節氣、歷法綁定,構建 “天人感應” 的時間模型,影響后世占卜與歷法研究。
以八純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為 “宮主”,每宮通過 “變爻” 衍生七卦(如乾宮依次為乾、姤、遁、否、觀、剝、晉、大有),體現 “陰陽消長” 的家族脈絡,便于系統歸納卦象變化,是納甲筮法的重要基礎。
結語:從符號到世界
六爻與卦序,既是《易經》的 “語法” 與 “篇章結構”,也是古人認知世界的思維工具。六爻以階段、層級、遠近、辯證關系勾勒事物動態,卦序則以不同邏輯編織宇宙網絡 —— 或重自然演化,或重數理對稱,或重政教循環。理解這些框架,方能突破卦象表面,抵達《易經》“觀物取象,以象盡意” 的智慧核心。正如六爻象征不可機械,卦序亦非唯一真理,唯有在實踐中靈活參驗,方能領略這部 “變化之書” 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