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風水注意事項,切莫貪小便宜!
144 2025-07-07
最近,廣州頻頻上熱搜,就連外國總統訪華,也要來廣州走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法國總統馬克龍...
廣州究竟有什么魅力?
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一、廣州的“來龍”——"南干龍"
廣州城經歷兩千多年歷史,中心從未移動過,中軸線就在現今的越秀區。在風水學上,立中軸讓兩側平衡發展,是城市風水的最佳布局方式。
但僅憑一條中軸線,是不足以成就千年古城的。能否穩固千年不倒,關鍵還是要看中軸線"坐的"是什么山龍脈。
廣州市的山脈來龍是中國三大山龍之一的"南干龍"。南龍始于喜馬拉雅山脈,經貴州橫斷山再到廣西桂林和賀州,進入廣東后,分成"九大支龍"匯聚于廣州城!
在風水學上,"山龍脈"同樣也分三六九等,其中等級最高的便是至尊無上的"帝龍脈"!
進入廣州城的九龍當中,白云山脈正是最為罕見的"帝王龍脈"! 穩固這座千年古城的關鍵所在,正是廣州白云山!而它所結下的"帝龍之穴"就在廣州越秀山。
兩千多年來,中國史書對于罕見的"帝龍脈"均有記載入冊。據歷載,中國九個大朝代的開國皇帝,全部都與"帝龍脈"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從史記材料上看,白云山龍應該是史上最憋屈的"帝王龍",沒有之一!
下面我們來扒一扒這條"帝王龍"的憋屈史。
1、秦始皇摧毀廣州"帝龍脈"
據廣州史載,第一次"帝龍風水"遭受破壞是在公元前221年。秦統六國之后,有一位術士夜觀星象,看出南方有"帝王之氣",必出異人。秦始皇得知后便派風水師南下"尋龍",并將其毀掉!秦王的風水師尋至南粵白云山前,終于找到了"帝龍脈"的穴點,便命人挖山鑿溝,直接摧毀"帝龍脈"!
若當年秦王別那么狠,一心想滅掉"帝龍",只是鎮壓這條南粵"帝龍",秦朝也不至于那么快滅亡,更加不會出現后來的南越王國!當年項羽和劉邦攻打秦皇宮,趙佗手握數十萬秦兵拒絕出兵,是導致秦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秦王"斷龍"雖無正史記載,但絕非空穴來風。不過,在風水上,"斷龍毀穴"可是極不明智的做法。挖山鑿溝,頂多能讓"山龍"的氣脈受傷,想要毀掉"山龍之氣"沒到移山掘地的程度,是不可能做到的!
秦滅之后,趙佗便建立了南越國,建都番禺(也就是今日的廣州)!后來二代南越王趙眜,將自己的陵墓建造在白云山"帝龍脈"的結穴位(就是今日廣州越秀區的象岡山,廣州越秀區的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希望借助"帝龍之氣"讓自己的后代能夠一統天下。
可惜的是,白云山"帝脈"的真龍之氣,因秦皇的破壞,早已"元氣大傷"。所以南越國歷經了九十三年后,最終由漢武大帝一統天下!白云山第一代"帝龍脈"的真龍之氣,也以南越王墓而終結。
2、宋朝廣州"帝脈復活"
按照風水古籍記載,地球的"時間之輪"分為大中小三個輪回:分別是1620年、540年、180年。
根據后來故事的發展,個人認為,1620年的年限,應該也是"帝王龍脈"輪回重生的時限!在南越王國滅千年之后,宋朝國師賴布衣,在江西大庾嶺發現一條"帝龍脈"的尾端,于是一路向南,追查到廣州,最后斷定"帝脈"將出現于廣州白云山。
這個被記載下來的傳說,也正好印證白云山"帝脈復活"的先兆!
3、明朝修建鎮海樓鎮壓帝龍
明太祖朱元璋與鐵冠道人共游南京鐘山,鐵冠道人夜觀星象,發現廣東海面出現了"王氣",斷定廣東必是出現了"帝龍脈",一定要鎮壓住,不然等"王氣"成型,必出大患。
朱元璋是信風水的,聽了鐵冠道人的建議,馬上下詔,命"瘋水獅"南下尋龍,很快便找到了廣州越秀山。找到"帝脈"之后,朱元璋便命令鎮守廣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的最高點建造了當年的海拔第一高樓:鎮海樓。他并沒有像秦皇一樣命人"斷龍",而是選擇了鎮壓。明著是鎮海,實際卻是鎮壓住廣州的"帝龍脈"!
在風水上,若山龍中出現"帝王脈",那么這個地區必將成為至上的風水寶地!如果選擇"斷龍",其實等同于毀掉這個地區的風水。若僅是設局鎮壓,就只是壓制這個區域別出現"新天子"而已,并不會破壞到這個區域的風水大局!
當然,要鎮壓"帝脈"絕不是一棟鎮海樓那么簡單,但因史載僅是提及了鎮海樓,現在也無從查證布置這個"鎮龍局"還有其他哪些建筑。根據正史記載,幾乎每一任皇帝都不敢忘記"修繕鎮海樓"這項工作!明朝成化年間,朝廷命廣軍務提督韓雍重修鎮海樓。明朝嘉靖年間,朝廷命提督蔡經與侍郎張岳重修鎮海樓。明朝崇禎十年,朝廷命廣東布政使姜一洪再次修繕鎮海樓。清軍入關后順治八年,平南王尚可喜先后對鎮海樓重修了三次。順治十八年,李棲鳳任兩廣總督期間,又大修鎮海樓。康熙二十四年,朝廷斥資萬金重建鎮海樓。
二、為龍修路,旺了兩千多年
廣州城兩千多年以來,不管是戰亂還是天災,都未曾讓它"傷筋動骨"。糾其風水原因,是因為廣州中軸線一直都是坐山面水,四象齊全!而且靠的"山",就是上述那個牛逼的越秀山"帝龍脈"。且從明朝至今,城市的建筑規劃一直都在"為龍修路"。當年朱元璋下令鎮壓越秀山"帝脈"的同時,也為廣州設計了一個非常牛逼的風水布局。
當年修建的鎮海樓,除了達到"鎮龍"的目的之外,同時也標定了古代中軸線的起點和最高點。
1、中軸線背靠越秀山,面朝珠江海
兩側高層建筑對稱而立。目的就是讓"山龍之氣"貫穿整座城池的中軸線。從明朝開始,廣州城便利用"帝龍脈"設計了這個牛逼的風水局:為龍修路。
而這條長達兩千多年歷史的古代中軸線,就是廣州人氣最旺的步行街——北京路。而且不光是現在,北京路可是旺了整整兩千多年啊!從秦漢時期,北京路的位置,就是當年人口最密集的商業中心。在公元前,最古老的南越王宮就設立在這條古代中軸線上面!
還有,現在香火最旺的廣州大佛寺,也是始建于南漢。秦番禺城古道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南漢御花園、唐清海軍樓遺址、明城隍廟等等!在現經的北京路上,千年古跡隨處可見。
兩千多年來,這個區域一直都是人氣爆棚的中心區域~時至今日,越秀山前,仍是整個廣東省府的政脈所在。廣州的城市中軸線到了清末民初,便移動到今日的起義路上。傳統中軸線的風水布局,也是從上世紀初就開始的。
2、又現希望的曙光
這條被壓制了近五百年的廣州"帝王龍",到了近代終于起到了歷史性的意義!中華民國的成立,雖然僅是臨時大總統(帝王),但,給整個中國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新中國成立后,廣州市人民政府于1954年撥專修款修繕了鎮海樓,改名為廣州博物館。
1963年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晉升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廣州中山紀念堂建成于1931年,這里原來就是孫中山的臨時總統府。位置便在"越秀山龍"的正前方,也"帝龍"第一個聚氣的"龍窩"。
總統府
在中山紀念堂的正前方,就是今日的廣州市ZF,同時也是"帝龍"聚氣的第二個"龍窩"。
廣州市ZF大樓建成于1934年,位于廣州市府前路。新中國成立后,市ZF大樓至今從未改動過,更在1989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ZF大樓前方的人民公園門口,便是原來廣州城的中心原點。
越秀山"帝龍"途徑這兩個聚氣的"龍窩"后,直接進入起義路(傳統中軸線),沖向海珠廣場。最后利用海珠大橋讓"龍氣渡海"。海珠橋建成于1933年,也是當年廣州建起的第一條跨江大橋,連接著越秀和海珠兩個中心城區。在風水的目的上,是想把"山龍"的路,一直修到海珠區。
目前,海珠區西側的商業中心區域來看,越秀山的"龍氣"一直要走到江南西才結束。不難看出,以上這些建設規劃的落成時間,都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
當代城市化狂飆突進,城市改造如火如荼,龍氣隨著路橋一直南下延續。延真龍之勢,海珠區如明珠閃耀,左有越秀,右承天河珠江新城版塊,形成最強投資置業“鐵三角”,廣州地形又如龍龜,向南扎入大海,次選番禺、南沙。
廣州居中國南方,乘九紫離火大運之勢,挾國際大灣區之雄偉戰略,2024至2043年又乃大運之氣所聚之寶地,故人流、資金流持續涌入,加上改革開放積累豐厚,各方面的基礎設施相當完備,必定在未來九運時展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