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出行風水注意事項!有備無患!
173 2025-07-07
上兩期我們分別講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水術》和《從”四水歸堂“看徽派建筑的風水觀》。老北京四合院使用的是陽宅相法中的“理法”,徽派建筑中的“四水歸堂”合院使用的是陽宅相法的“形法”,各擅勝場。那么,有沒有合院的陽宅風水是“理法”和“形法”共用的呢?這是有的,最具代表性就是潮汕民居。
潮汕地區位于廣東省東部,北連興梅地區,西與惠陽地區接壤,東接閩南地區,南臨南海,包括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東北和西北多高山,東南臨海,形成一個內陸比較封閉,海岸線漫長的地理小區域。區域內水網密布,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川流而過,中下游有河谷平原和河口沖積三角洲平原。山地和丘陵占本地區總面積的70%,平原占30%。有278公里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域。
潮汕地區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居全國之首。所以潮汕人外出經商,漂洋過海,吸納多種外來文化,造成了潮汕人包容兼收的文化特色。例如“建厝”(潮汕人把房屋稱之為“厝”),主人能夠請兩班工匠,以中線為界,按左右分“龍畔”、“虎畔”各半,各自施工,進行“斗工”。完工后,進行品評,優勝者可得到“標尾”(額外賞金),有時主人所賞“標尾”金額還高于原來的工價。依這種方法營建的民居在潮汕很普遍,特別是清光緒至民國年間更甚,從小到大的民居都有,有的連一個大神龕的兩扇龕門都請兩位工匠做。于是在民居內同一建筑單元,出現了風格意趣表現不一,甚至是大相徑庭的建筑手法,涇渭分明,但潮汕人對此卻是能夠全盤接受。
潮汕人這種包容的態度也體現在風水上。潮汕是中國最講風水的地區之一。但潮汕人對待風水的重視,卻不囿于風水的門派,尤其是對于風水學中的“理氣派”和“形勢派”這兩大派,潮汕人全都接受,并可以完美地統一到具體的建筑中。
潮汕人的祖先大部分來自福建。風水中的“理氣派”又稱“福建派”,所以“理氣派”算得上是潮汕本土的風水學派。但以贛州人為主的“江西派”也稱為“形勢派”卻是后來居上。江西的風水圣地三僚村,專向潮汕地區輸送風水先生。據記載:宋代以來,三僚村僅廖氏就有上百人在潮汕相地,其中出名的地師有宋朝廖月山、廖子安、元朝的廖國玉、明朝的廖炳章、廖勝概、清朝的廖炳子和廖仁等七人,在當地留下大量的建筑風水,三僚人稱之為“七廖下潮汕”,至今在三僚仍然有“不到潮汕不出師”的說法。
所以,潮汕民居就出現了由風水中的“形法”和“理法”共同營造的特色。
潮汕鄉村聚落選址,一般都是使用“形法”審“勢”觀“氣”,按照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原則,選擇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山丘的村址。因為按照“形法”,這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環抱的風水寶地。
潮汕地區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并且江河眾多,水網密布,故村落選址要求近山、近水、近田、近交通,最理想的是數者兼備。若自然條件不允許,人們就會引溪流,挖池塘,做成“風水池”。補充風水“形勢”之不足。
而在潮汕民居的內部,則多用“理法”來打造。
潮汕鄉土民居建筑民居有“竹竿厝”、“下山虎”、“四點金”、“五間過”,規模較大的有“二落二從厝”、“三座落”、“三落四從厝”(駟馬拖車)、“百鳥朝凰”(百間厝)等形式。
“竹竿厝”為單開間式,廳、房合一或分開,前帶小院,后帶天井廚房,開間4米左右,結構簡單。在鄉村一般幾間連成一排。
“下山虎”是一種三合天井式建筑,俗稱“三間二伸手”,主座三開間,中間為大廳,前有天井,兩側房間為“伸手”,也稱“厝手”,一般做廚房和貯物房。天井前面為大門,也有將大門設置在兩側的“伸手”開側門,行側門俗稱“爬獅”。因“下山虎”宅院其形狀如虎如獅,兩個“伸手”就是虎和獅的前腳,因而得名。
“四點金”在潮汕民居最具特色,它因四面山墻像漢字“金”字而得名,其建筑結構類似于老北京四合院,但建筑面積要小于老北京四合院。?潮汕民居“四點金”合院和徽派民居“四水歸堂”合院都有天井。但雙方不同的是:“四水歸堂”合院的天井是二層建筑,而“四點金”合院的天井是一層建筑?。
“四點金”建筑面積大約250平方米,平面格局是以方形為基礎的九宮格形式,分前、后兩進,主座三開間。前進為凹斗門樓和前廳,左右各有一前房;后進為主座,正中為大廳,左右也各有一后房,也稱大房。前后進中間為天井,天井兩邊東西“伸手”連著前、后房,“伸手”敞開的稱南北廳,也稱側廳,封閉的稱廂房。“伸手”與前、后房之間各有小過道,俗稱“八尺”,也稱“格仔”,常在這里設有旁門通厝巷,這個旁門俗稱“子孫門”。后房前“格仔”通常會做廚房用。“四點金”的前廳通常安有進屏門,大廳前安有格扇門,這些門可開可閉,也可拆。每逢喜慶祭祀節日,拆下后,廳堂完全敞開,形成一個大空間,滿足使用需要。
“四點金”雖然采用九宮格形式,但是在開間寬度相同的情況下,后進主座的屋頂一定要高于前進屋頂,大房進深長度也一定要大大超過前房進深長度。這種平面格局處理的定則,所體現的正是鄉土社會的禮制秩序。過去,在潮汕地區,一座自成一統的“四點金”是人們追求的理想住宅。
潮汕人起厝一般會先請風水先生,也稱“地理先生”,風水先生根據主人的要求,“相地”,察看“風水”。前文說過,潮汕風水師在處理住宅外部環境時,會采用風水的“形法”來處理。而處理宅內部環境時,會采用風水的“理法”來處理:風水先生根據厝主的要求,確定“厝局”,定“分金立向”,也就是定建筑中軸線與門的朝向,并向厝主陳述“分金立向”的利弊;
“厝局”中的“分金立向”使用的是九星翻卦風水學中的“納甲翻卦法”。
使用“納甲翻卦法”是為了給整宅建筑各單元的尺寸制定定下基礎。說來很有意思,潮汕地區的風水不但有形勢派和理氣派之間的競爭,建筑師傅竟然也要分風水師的一匙羹。
在建厝的過程中,風水先生定下“厝局”后,往下建厝的風水,實際是由建筑師傅主宰了。
風水先生負責前期“分金定向”,“看時擇日”(擇定開工安門、升桁的時間),負責“開門”(即決定門的尺寸規格)、“放水”(即決定水溝走向、水口位置)、定“星頭”(即確定厝頭用什么星頭),最后是負責“入火”(即入宅的各項禮節)。
以上各項事完成后,主人就要請出丈竿師傅,丈竿師傅是營造民居的總負責人,主要負責指揮調度起厝過程,確保整個過程的有序進行。丈竿師傅通常將各部尺寸標明在“丈竿”上(丈竿通常為一根長18.6尺,寬6~8寸的木尺),“丈竿”是起厝的基準尺,各工程根據“丈竿”尺寸來施工,這種方法俗稱“丈竿法”。
丈竿師傅將根據厝座的分金朝向屬于某一山而確定某一卦所對應的尺尾數,寸尾數吉利與否。宅內面寬與進深歸地母卦,豎向高低歸天父卦。尺尾數吉者謂之“尺白”,尺白九星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其中“貪、巨、武、輔、弼”為吉星,其余者兇(不宜用的意思)。寸尾數吉者謂之“寸白”,寸白九星為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其中“一白、六白、八白為大吉,九紫次吉,謂之“寸白”或“紫白”。行話稱為“尺白有尺尺白量,尺白無尺寸白量”,量即度量、計量的意思,而尺白與寸白的具體用法系根據“八卦算例”選其吉者而用之,這種做法民間俗稱“壓白尺法”。
“壓白尺法”中的“地母卦”和“天父卦”屬于“九星翻卦法”中的功法。“九星翻卦”也稱“天星風水學”,據傳說出自黃石公,其功法包含了“九星翻卦法”,“納甲翻卦法”,和“輔星水法”三種翻卦方法。用法各不相同,用時不能混為一談。
“九星翻卦法”中的九星是北斗七星加上太陰、太陽共九個星,合稱為九星七曜。其中北斗七星化稱為一貪狼木星,二巨門土星,三祿存土星,四文曲水星,五廉貞火星,六武曲金星,七破軍金星,它們在九星翻卦中要跟在左輔星與右弼星后面,左輔星與右弼星隱而不顯,化身為伏位。傳統風水各派系多有自己的術語暗語,有的名詞類同但寓意相異,進而使用時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例如上述九星與玄空風水的九星名稱雖同,但含義與用法就不一樣,學者辨之,不可混淆。
那么九星翻卦如何翻呢?
以地母卦為例:地母為“坤”,即從坤卦起輔弼,輔弼乃游星伏位,伏乃不動之意。坤卦變上爻為艮卦,艮為一數貪狼星;接著將艮卦變中爻為巽二卦,巽卦是二數巨門星;接著再將巽二卦變初爻為乾卦,乾卦便是三數祿存星;繼續再將乾三卦變中爻為離卦,離卦便是四數文曲星;接下來再將離卦變上爻為震卦,震卦便是五數廉貞星;繼而再將震卦變中爻為兌卦,兌卦便是六數武曲星;繼續再將兌卦武曲星變初爻為坎卦,坎卦便是七數破軍。進而將坎卦變中爻回坤卦歸源。九星翻卦掌就是來源于此,簡易記憶次序是翻卦的變爻為“上、中、下、中、上、中、下、中”,到此坤宮地母卦便完成。
天父卦就是從乾卦起伏位,然后按“上、中、下、中、上、中、下、中”的變爻順序翻卦,翻出的兌、震、坤、坎、巽、艮、離七個卦,依次放在“一貪狼木星,二巨門土星,三祿存土星,四文曲水星,五廉貞火星,六武曲金星,七破軍金星”等名下,九星中“貪、巨、武、伏(輔弼)”為吉星,“祿、文、廉、破”為兇星。
在天星風水學中,九星翻卦法是由坐山之卦為起始來看山向吉兇的,而輔星水法是向上之卦為起始來納來水或去水的。此二者都得需要“納甲翻卦法”的配合。
在羅經盤面上,九星名字的每一個字都對應二十四山中的一山,例如坤山對輔,子山對破,午山對文等等。這是用一卦管三山之翻卦法,用八卦納甲法所納的干支之氣推衍而來。納甲法是九星翻卦的基礎。
八卦納甲配二十四山如下:
乾卦納:甲、乾;坤卦納:乙、坤;離卦納:壬、寅、午、戌;坎卦納:癸、申、子、辰;巽卦納:辛;艮卦納:丙;震卦納:庚、亥、卯、未;兌卦納:丁、巳、酉、丑。
而與九星關系則按各宮翻卦相對應,以“天父卦”與“地母卦”為例:列表如下:
在上表中,以“天父卦”為例,庚、亥、卯、未四山對應著是天醫巨門土星,吉;而“地母卦”中,庚、亥、卯、未四山則對應著五鬼廉貞火星,兇;這就是每一宮翻卦中羅經二十四山的吉兇判斷。
“壓白尺”法就是使用的上述功法來確定尺數的吉兇,也倒逼風水先生要使用同樣的方法來確定朝向。但是并沒有使用完整的天星風水術法。由于宅外“形法”的使用,天星風水學中的輔星水法就不再使用。輔星水法也是一種翻卦方法,是在向上看來水和去水,并要符合凈陰凈陽理論。因為篇幅有限,本文暫不做介紹。
以上就是潮汕民居的風水學使用的特點。
至此,我們通過中國合院式建筑,利用“老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中的“四水歸堂”合院,潮汕民居的“四點金”合院,詳細解析了陽宅風水相法在歷史及現實中是如何被真實應用過的?這些都是活生生的風水案例,避免了我們就書籍而空談風水。我也想以此來展示:在歷史長河中,風水學是緊緊嵌入到風俗和民眾生活當中的。我們理性地挖掘、保護風水學,就是保護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