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裝修公司十大排名,天津裝修公司哪家口碑好些
179 2025-07-08
北宋仁宗年間,廬州府治下的肥水縣發生了一起詭異離奇的命案,轟動整個江淮大地。案件涉及兩大家族的世代恩怨與一座神秘的雙穴古墓,更牽扯出一段關于陰陽倒錯的民間傳說。名震朝野的包拯,奉旨前往肥水縣查辦此案,卻不料卷入一場橫跨千年的謎團之中。
"救命啊!青天大老爺,我哥哥死得冤啊!"一名年輕后生跪在廬州府衙前,聲嘶力竭地哭喊著。他叫李大壯,是當地頗有名望的私塾先生李文淵的弟弟。
這日清晨,天剛蒙蒙亮,肥水縣縣衙的衙役便發現城郊一座荒廢已久的古宅前圍滿了百姓,中間躺著一具男尸,鮮血浸染了青石臺階。死者正是城南富戶李家的二老爺李仲良。
李仲良死狀凄慘,面色鐵青,脖頸處有明顯的勒痕,眼神卻睜得異常的大,直勾勾地盯著一棵百年老槐樹。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衣襟里竟有一張泛黃的紙符,上面墨跡詭異,似畫非畫。
知縣錢正德接報后,親自帶隊勘察現場,卻一無所獲。李家二老爺前日還好好的,怎會在一夜之間暴斃于這座荒廢已久的古宅?更蹊蹺的是,案發前一晚,有路過的村民聲稱看到古宅上方陰氣繚繞,似有鬼火飄動。
"此人定是沖撞了邪祟!"村里一位老族長顫抖著說,"這座宅子下面埋著咱們肥水縣的陰陽宅,傳說是千年之前的一段冤孽..."
錢知縣剛要細問,卻被一陣喧嘩打斷。只見李仲良的妻子王氏披麻戴孝,帶著一眾家丁沖進衙門,跪地痛哭:"青天大老爺,民婦丈夫死得不明不白!我昨夜分明聽見他夢魘中說不是我害的,醒來卻不見了人!我懷疑是家里鬧鬼..."
錢知縣正頭痛不已,一封蓋著開封府火漆的密函送到了他手中。開封府尹親自點名,命廬州府現任通判包拯親審此案。包拯接信后連夜趕往肥水縣,隨身僅帶了公孫策和展昭二人。
第二日清晨,包拯身著便服,在李府管家的帶領下查看案發現場。他注意到古宅后院有一口古井,井口邊緣布滿裂痕,井水散發著異樣的氣味。
"這口井多少年了?"包拯問道。
"回大人,據族譜記載,已有千年之久。"管家恭敬地回答,"傳說這井連通陰陽兩界,古時曾有陰陽宅在此。宅主人姓趙,名無極,原是前朝國師,后因修煉邪術被斬,墓地便建在這井下。"
公孫策聞言眉頭緊鎖:"大人,民間陰陽宅之說多是迷信,但此案種種跡象表明,絕非普通命案可比。"
包拯沉吟片刻,忽然問道:"李二老爺生前與何人結怨最深?"
管家答道:"二老爺性格剛正,除了與城北錢家因幾塊良田發生過爭執外,并無大仇。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近年來,李家與城東趙家走得頗近。趙家老爺趙崇禮,據說是那趙無極的直系后人,一直號稱精通古籍,懂得一些奇門遁甲之術。"
包拯聞言冷笑:"正好,本府正想去會會這位趙先生。"
當包拯一行人來到趙府時,已是午后。趙府占地極廣,朱漆大門緊閉,門前兩尊石獅栩栩如生。門房見是知縣帶來的官員,不敢怠慢,連忙通報。
不多時,一位身著鴉青色長袍的中年男子迎了出來。他面容清瘦,目光如炬,一見面便深深一揖:"草民趙崇禮,拜見包大人。"
包拯打量著眼前這位聲名遠播的"奇人":"趙先生,本府聽聞你家藏有許多古籍孤本,其中不乏失傳已久的道家典籍,不知是否屬實?"
趙崇禮微微一笑:"大人過譽了。草民不過是喜歡收集些先人遺物,略通一二罷了。"說著,他引導眾人進入書房。
書房古色古香,檀香裊裊。書架上擺滿了各類古籍,從《周易》到《抱樸子》,無所不包。中間一張黃花梨木案幾上,攤著幾張黃符。
"這便是案發前夜,二老爺收到的那類符咒吧?"包拯指著案上的符紙問道。
趙崇禮點頭:"不錯。那日二老爺派人送信來,說府中近日怪事頻出,命我前去看看。我去時,他已是惶惶不可終日,說每到半夜,便有嬰兒啼哭之聲。我仔細查看后,發現宅中陰氣太重,便寫了幾張安宅符給他。"
公孫策拿起符紙仔細端詳:"此符并非常見符咒,筆畫繁復,似有古意。不知趙先生從何處學來這奇異符咒?"
趙崇禮眼神閃爍:"家傳之物罷了。祖上有訓,不可輕易示人。"
包拯不動聲色:"那趙先生可知曉陰陽宅的傳說?"
"略知一二。"趙崇禮嘆道,"相傳千年之前,此地本為亂葬崗。前朝國師趙無極路過此地,發現此處地脈奇特,陰陽交匯,遂在此建宅。后因修煉禁術,被朝廷誅殺。死后怨氣不散,宅子遂成陰陽交匯之地,常有不祥之事發生。"
"既是如此不祥之地,趙先生為何不避而遠之?"
趙崇禮苦笑:"家道中落,為謀生計,不得不守著這祖宅。不過..."他神情突然變得古怪,"大人為何對這陰陽宅如此感興趣?"
包拯正色道:"因為死者李仲良臨死前,手中緊握著一塊刻有陰陽倒錯四字的玉佩,正是出自你家。"
趙崇禮臉色大變:"這不可能!那玉佩早在十年前就已遺失,怎會在李家二老爺手中?"
包拯銳利的目光直視趙崇禮:"這么說,趙先生對此物甚是了解?"
趙崇禮強作鎮定:"只是隱約聽聞過一些傳說罷了。"
離開趙府后,包拯立刻派人搜查趙家。搜查之際,包拯與公孫策在趙家祠堂發現了一塊刻有"趙無極"三字的墓碑,碑文記載趙無極生前精通風水堪輿之術,曾為五代帝王選擇陵寢,卻因私通敵國、妄圖謀反被斬。
更令人震驚的是,碑文最后刻著一行小字:"后人當守祖訓,陰陽調和,勿生貪念。"
"大人,這陰陽宅究竟有何玄機?"展昭問道。
包拯沉吟道:"據《廬州圖志》記載,唐代貞觀年間,此地確實發生過一起奇案。當時的縣令為求仕途光明,在此地建造了陰陽宅,意圖融合陰陽二氣,獲得天人感應。
誰知工程過半,地底突然裂開深淵,吞沒了所有工匠。后來雖然用活人鎮壓,但每逢月圓之夜,仍有冤魂哭嚎之聲。"
公孫策憂心忡忡:"照此說來,李二老爺之死,是否與這陰陽宅有關?"
包拯若有所思:"或許正是如此。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那塊陰陽倒錯的玉佩。趙家既已失去此物十年,李二老爺又是如何得到的?"他突然轉身對展昭說,"展護衛,速去城南李家,將李二老爺生前所用之物盡數帶來,尤其是書房里的地契賬冊。"
李家書房里,包拯與公孫策翻閱著堆成小山的賬冊和地契。展昭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整理著李二老爺的私人物品。
"大人,您看這個!"展昭突然喊道。
包拯接過展昭遞來的一塊黑漆木盒,打開后,里面躺著一本破舊的手札。翻開第一頁,只見上面寫著"陰陽秘術"四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符咒與文字。
"這是...堪輿秘錄?"公孫策驚訝道,"聽聞早已失傳。"
包拯正欲細看,忽然從紙縫間飄落一張殘破的地契。拾起一看,上面赫然寫著"李氏祖墳"四字,卻被人用墨涂改成了"趙氏祖墳"。
"有意思。"包拯瞇起眼睛,"這分明是有人想要篡改產權。"
繼續翻閱賬冊,包拯終于發現了端倪——近五年間,李家名下的幾塊良田陸續"自愿"轉讓給了趙家,而作為交換,趙家也"贈送"了李家幾塊城外荒地。細看地圖,那幾塊城外荒地恰好圍繞著那座荒廢的古宅。
正當包拯沉思之際,展昭突然指著賬冊中的一條記錄:"大人請看,上月十五日,李二老爺曾取出一大筆銀兩,說是用于修建祖墳。可是..."展昭停頓了一下,"據李家下人說,上月以來,府中并未見有修建墳墓的動靜。"
"此事必有蹊蹺。"包拯喃喃道,"傳李家下人,我有話問。"
不多時,李家的老管家被帶到書房。老人顫顫巍巍,面色驚恐。
"老管家,上月十五日,李二老爺取銀兩是要做何用?"
老人低頭答道:"回大人,二老爺說要修繕祖墳,讓我準備了三百兩銀子。可是后來...后來又說不要修了,讓我把銀子送到城東趙府。"
包拯與公孫策對視一眼:"送銀子去趙府?可有憑證?"
老人點頭:"二老爺親筆寫了一封信,讓我一并送去。說是給趙老爺的謝禮,感謝他幫李家找回了祖墳中的陪葬品。"
"什么陪葬品?"包拯追問。
老人搖頭:"小人不知。二老爺從不讓小人靠近祖墳。只是..."老人猶豫了一下,"半月前,二老爺突然命人將祖墳重新修葺,還請了趙家的風水先生來看。"
"還有何人知曉此事?"
"除了小人,還有二老爺的書童小林。不過..."老人面露悲色,"前日小林突然暴斃,聽說是誤食毒菌。"
包拯心頭一震,問道:"尸首何在?"
"被趙家領走了,說是要做法事超度。"
當晚,包拯、公孫策與展昭潛入李家祖墳。月光下,被修繕一新的墓穴顯得格外詭異。掘開松土,果然見一具棺木被打開,棺內空空如也。
"不好!"包拯面色驟變,"有人盜墓!"
回到府衙,包拯立刻派人前去趙家搜查。然而趙家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幾名家丁。盤問之下,家丁們戰戰兢兢地說,幾日前趙老爺接到一封密信,連夜帶著家人和一些箱籠離開了趙府,說是去江南探親。
"探親?"包拯冷笑,"好一招金蟬脫殼!"
三日后,包拯帶著衙役在趙家祖宅的地窖中搜出了失竊的棺木和部分陪葬品,但最關鍵的玉佩卻不見蹤影。更令人生疑的是,那棺木中躺著的,竟是李家失蹤的書童小林!
"尸體被調包了。"公孫策皺眉道,"他們想嫁禍給李家,以掩蓋真正的罪行。"
包拯盯著小林的尸首沉思:"此人已死,但趙崇禮為何要費盡心機盜取李家祖墳的陪葬品?還有那塊陰陽倒錯的玉佩,究竟有何玄機?"
正在此時,一名衙役匆匆跑來稟報:"大人,城南古玩鋪的掌柜求見,說是有重要線索。"
掌柜顫顫巍巍地呈上一塊玉佩——正是那"陰陽倒錯"!"前日有位趙姓富商拿來此玉,想要典當。屬下見玉上刻有陰陽宅字樣,心中疑惑,便偷偷收了起來。今日聽聞大人追查此物,特來獻上。"
包拯仔細檢查玉佩,發現背面刻著一行小字:"丙辰年卯月,陰陽倒錯,生死輪回。"而這正是李二老爺臨死前攥在手中的那塊玉!
"來人,立刻封鎖城門,搜捕趙崇禮!"
夜幕降臨,包拯一行人來到那座傳說中的陰陽宅。地窖入口被石塊封死,但氣息陰冷。展昭破開石門,點燃火把,眾人小心翼翼地走進地下墓穴。
墓穴結構復雜,廊道曲折。行至深處,忽見一具石棺橫陳中央,棺蓋上插著一把生銹的長劍。包拯走上前,拭去劍上銹跡,隱約可見"大唐趙無極"五字。
"大人小心!"公孫策突然驚呼。
只見石棺縫隙中滲出黑水,腥臭難聞。突然,一群蝙蝠從棺內飛出,伴隨著詭異陰冷的笑聲:"千年之期已到,趙無極將重見天日!"
包拯面不改色,冷聲道:"雕蟲小技,看我破你邪術!"他取出火折子點燃蠟燭,將符紙貼在石棺上,口中念動咒語。
霎時間,黑水蒸發,笑聲戛然而止。眾人這才發現,棺內空空如也,只有一塊刻字的石碑:"千年輪回,陰陽倒錯。貪心不足蛇吞象,血債還需血來償。"
"不好,上當了!"包拯猛然醒悟,急忙率眾人退出墓穴,但為時已晚——地窖入口已被石塊封死。
"大人,我們有辦法!"展昭急中生智,取出隨身攜帶的炸藥,"這是從邊關帶來的霹靂火,可炸開石門。"
火光沖天,石門應聲而開。然而,地窖已空無一人,只留下一封信:
"包大人親啟:千年前的冤案,千年后的再現。趙無極謀害忠良,盜取國寶,罪該萬死。我李氏本是當年趙無極迫害的李尚書后人,世代守護此墓,只為等待真兇血脈再現,為祖先討回公道。
如今趙崇禮冒用我李氏名義,實為不肖子孫。當年李二老爺已幡然悔悟,愿意歸還祖宗遺物,卻遭趙崇禮滅口。玉佩乃開棺鑰匙,可引發地宮機關。趙家祖宅地窖下,有通往地宮的密道,趙崇禮必在那里。真相就在地宮之中。
李氏后人絕筆"
趙家祖宅早已人去樓空,但公孫策憑借風水知識,在后花園找到了一處異常之處——那里寸草不生,地面隱約可見一條石縫。
展昭搬開石板,現出一個通往地下的階梯。眾人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眼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的地宮展現在眼前!
地宮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室,石室中央是一具石棺,兩側是四尊威武的石像。石室四周墻壁上刻滿了壁畫,講述著一段塵封千年的故事:前朝國師趙無極專權跋扈,陷害忠良李尚書,盜取名貴玉璽與國寶,妄圖篡位。
被發現后,朝廷派兵圍剿,趙無極憑借陰陽宅機關逃過一劫,卻也被困地宮,與李尚書一家同歸于盡。死前,他設下毒誓,詛咒趙家與李家永世為仇,陰陽倒錯,生死輪回。
"大人,快看!"展昭指著石棺叫道。
只見石棺半開,里面躺著的正是趙崇禮!他面露驚恐,七竅流血而死。更令人震驚的是,他手中緊握的,正是那塊"陰陽倒錯"玉佩,玉佩邊緣已微微滲出血跡!
"他試圖啟動陰兵借道之術,卻不知這玉佩早已被李家人調包。"公孫策分析道。
包拯正欲細看,忽聽后方陰風陣陣,回身看去,只見四尊石像竟緩緩睜開眼睛,射出幽綠光芒!
"不好,是機關!"公孫策急忙拉著包拯躲閃。
一旁的展昭抽出佩劍,沖向石像:"大人快走,這里交給我!"
戰況激烈,石像揮舞巨臂,發出震天聲響。包拯心知不妙,急忙取出李家后人留下的符紙,在石像腳下畫下鎮邪符。與此同時,公孫策掏出火折子,點燃綁在石像眼睛上的火藥線。
"轟"的一聲巨響,石像應聲而裂,整個地宮劇烈震動。塵土飛揚中,包拯發現地宮另一側有一扇暗門。
穿過暗門,眼前是一處更為壯觀的墓室——中央停放著一座金棺,四壁鑲嵌明珠,穹頂繪有星圖,地上刻著復雜的八卦圖案。
"這才是趙無極的真墓!"公孫策驚嘆道。
正當兩人驚嘆之際,金棺中突然發出一陣詭異笑聲:"沒想到,千年后還有人能找到這里。"
金棺蓋緩緩打開,一名身著官服的老者坐起——赫然就是趙無極!只是他的面容如同白骨,眼神陰冷。
"大人小心!他不是活人!"公孫策大喊。
趙無極陰森地笑道:"我以自身精血為媒,修煉《陰魂不散訣》,早已超脫生死。今日得以重現天日,定要讓李家后人付出代價!"
說罷,他猛地撲向包拯。千鈞一發之際,一道黑影閃過,原來是展昭帶著李家后人及時趕到。
李家后人手持一柄古劍,迎向趙無極。劍身上刻有符文,與金棺上的八卦圖案相呼應。
"這是何劍?"包拯問道。
李家后人答道:"這是李氏祖先留下的鎮邪寶劍,能克制趙家邪術。"
寶劍砍在趙無極身上,竟發出金屬相擊之聲。趙無極身形扭曲,痛苦不堪:"不可能!這劍怎會現世?"
李家后人劍法凌厲,招招直指趙無極要害。兩人戰在一處,難分勝負。公孫策則在一旁觀察墓室結構,發現穹頂星圖與地面八卦相連,構成一個大陣。
"大人,我想我知道破解之法了。"公孫策指著星圖道,"這是個傳送陣,趙無極想借機逃脫。"
包拯立刻明白了:"快,阻止他啟動陣法!"
李家后人聞言,突然改變戰術,一劍刺向星圖中心位置。趙無極大驚,棄了李家后人,瘋狂沖向星圖想要阻止。
就在他觸及星圖的剎那,穹頂射下萬道光芒,將趙無極團團圍住。隨著一聲凄厲慘叫,趙無極的身體逐漸化作一縷黑煙,消散在空氣中。
地宮震動漸漸平息,眾人走出古墓。李家后人摘下面具,露出一張熟悉的面龐——竟是李二老爺!原來他早已看穿趙崇禮的陰謀,假裝被殺,實則暗中調查真相,為祖先洗冤。
"多謝包大人相助,我李家冤屈終于得雪。"李二老爺鄭重地向包拯道謝,"那幅《陰陽宅圖》是趙崇禮先祖從我家盜走的,上面記載了祖墳的秘密。我家世代守護的,不僅是祖墳,還有被趙家搶奪的清白與血債的真相。"
"趙崇禮機關算盡,最終落得這般下場,也是咎由自取。"包拯嘆道,"只是苦了你,為查明真相,費盡心機。"
"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犧牲都值得。"李二老爺神色坦然,"更何況,我還有一事相求。"
"請講。"
"那幅《陰陽宅圖》,請大人代為保管。趙家后人或許還有殘余,若落入他們之手,必將后患無窮。"
包拯點頭應允,又道:"此案已破,但人性之貪婪與陰謀,卻遠不能絕。還望世人引以為戒,莫要為權謀私,傷天害理。"
案件告破后,包拯將《陰陽宅圖》呈交給朝廷,同時將李家世世代代守護真相的事跡上奏。仁宗皇帝深受感動,不僅追封李尚書及其家人,還特賜李家后人世襲五品官職,以表彰其忠貞不渝。
而那座陰陽宅,也在包拯的主持下被徹底鏟平,地宮機關被徹底銷毀,以防止后人誤入歧途。
至于那塊"陰陽倒錯"玉佩,它最終被送入皇宮,珍藏于秘庫之中,成為警示后代君主的寶貴文物。
而包拯,這位以公正廉明著稱的清官,又踏上了他新的征程,繼續為天下蒼生主持公道,伸張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