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前插一物,子孫得福祿”,這話中的“一物”指什么?
本期容內要介紹是一句農村俗語,這句俗語在一些地方的農村,流傳較廣的俗語,這話就是“墳前插一物,子孫得福祿”。
這句話關鍵詞是“一物”,理解了這個詞,這句話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一物”,在不同的地方,因當地的風俗不同,其民俗含義有所不同。
這句話在農村還有一種變體,即“墳前插一樹,子孫得福祿”。從這句變體可以看出,原來“一物”指的樹,或者說是樹枝。
那么,這些農村傳統習俗中,為什么要在墳前插一樹,或者一種樹枝呢?這種樹到底是什么樹,又有什么民俗寓意呢?
在墳前插樹或者樹枝的習俗,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風俗,所選用的樹種也有所不同。 這里就例舉以下幾種。

1、插柳樹枝條
準確地說,應該是柳樹枝條。提到柳樹,有一句關于柳樹的俗語,人們都非常熟悉,這句話收錄在《增廣賢文》里,此話就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柳樹最在插于墳墓前,是在先秦以前,并記載于《白虎通德論·崩薨篇》中,原話是:
“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愧: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禮記》中也有同樣的記載,這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還殘存的等級制度。
這種古代的喪葬等級制度,看起來沒有一點人情味,憑什么庶民就不可立墳頭,種的是楊柳樹呢?

楊柳樹也就成為當時庶民墓的標志,野外有楊柳的地方,地下有可能埋庶民的先人。這與后來文人墨客詩中的“楊柳依依”,在情感上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庶人無墳,樹以楊柳”的社會,比當時的古人要文明得多,雖然沒有墳堆,但能夠讓先人入土為安了。還可以根據自家種的楊柳為標識,找到自己先人的墓穴。
據《孟子》一書上有這樣的講述:
“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于壑?!?/p>
這話的意思是說,遠古時期,還沒有形成喪葬觀念,人死后拋這于野外或溝壑間。對于庶人來說,在墓地栽種或插柳樹,已經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秦漢代以后,庶人也可以封墳了,但是,墓樹只留下了兩種,一種是柏樹,另一種是柳樹。因為柳樹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用枝條插下去就能成活,非常簡單,即使當年插不活,次年又可以插。

因此,柳樹仍然是普通百姓的墓樹的首選。
到了后來,由于民俗的不斷演變,柳樹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民俗內涵。
比如,古人送別,折柳相贈,寓意依依不舍。還被賦予了具有驅邪避煞的作用。古代寒食節折柳插門的習俗,后來端午插柳避疫的習俗。民間還有觀音右手持楊柳枝,消除身上之眾病的傳說。
因此,一些地方民間認為陰宅和陽宅的道理相同,既然陽宅門上插楊柳枝,那就陰宅的“門上”,也就是墳墓前面,也應插楊柳枝。
這種墳前插楊柳枝的習俗,與古代種墳墓前種楊柳樹的習俗,已經不是一回事了,后者是一種祭祀儀式。
楊柳枝插下去后,能不能活,且不去管了,即使插活了,次年也要拔掉,插新的楊柳枝。

2、插柏樹枝
柏樹作為墓樹,在周代以前只有諸侯才能種。在歷史的演變中,后來也成為一種普遍種樹的墓樹。
柏樹枝的民俗含義,在民俗的演變過程中,其說法與柳樹類似,也被民間賦予了驅邪避煞和避疫的作用,同樣可能插在陽宅的門上和墳墓前。但在使用上有所差別。
比如,過去農村家族祭祀活動,要搭一道拱門,讓參加祭祀的人從拱門出入,拱門上就插滿了柏樹枝葉。其他一些民俗話動需搭拱門的,也少不了柏樹枝葉的裝飾。
當家里的家禽家畜發生了瘟疫時,農家通常拆來柏樹枝插在門上。
民間的說法是,柏樹枝條的特殊氣味可能驅除疫病。這種說法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插柏樹枝條,也算是求心安吧。

同樣的道理,一些地方風俗,人們在上墳掃墓時,也將柏樹枝插在墳墓前面。
柏樹枝插在墳前的習俗,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在墳墓前插柏樹枝的姓氏,在他們的族譜記載,他們的先祖曾是周代以前的諸侯,即“諸侯半之,樹以柏”,他們將墳墓前插柏樹枝視為家族歷史的榮耀。
3、插松樹枝
插松樹枝的地域,通常為松樹產地,尤其是是馬尾松產地,松樹是當地隨處可能的樹種,折枝方便。
墳墓前插松樹枝,在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松樹的葉子一年四季常青,有青松之稱,寓意萬古長青。在墳前插松樹枝,象征家延續,福祿綿長,也象征祖德能夠長久護佑子孫后代。

二是松樹所產的松明子,是過去產地農家用來照明的主要材料,特別是走夜路時,常用松明子用來照明。在墳墓前插松樹枝,民間俗信認為,“松明子”,寓意祖先可以給子孫后代指明前進的道路,減少子孫后代在黑暗中摸索,在事業上發展上很順利。
三是因為“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之說,族譜中自己的始祖或者祖先曾經是天子,在墳前插松枝,顯示家族血脈的不凡。這種說法與插柏樹枝的說法是一樣的。
4、插小竹子
這種習俗流傳的地域,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及以南的一些農村。上墳祭掃的時候,一般用竹子掛上紙花,插在墳頭頂上,叫插肚臍。
上面的傳統紙花有的是紙錢,有的是用彩紙剪成的紙花,紙花中有銅錢和葫蘆圖案,代表子孫后代有福祿,還有的地方直接剪成一枚大銅錢圖案,下面連接著一個葫蘆,稱之為“金錢吊葫蘆”,也代表子孫后代有福祿。

除了墳頭所插的一根竹子外,同樣掛紙的竹子,還要在墳墓周圍的前后左右各插四根,共五根,代表五行,也代表四方。
民眾之所以喜歡用竹子,其中有子孫后代“節節高升”的寓意。實際上,在插墳時,竹子比其他的柴棍棒容易插進去。
而在四方插掛紙,有其實際作用,那就是趁祭掃之際,向他人宣示墳墓的界限,即墳墓的界限在哪里,就把竹子插在哪里。
除了例舉的以上幾種外,各地還有不同的風俗,樹的品種也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地方采山里的花,如映山紅等?,F在人們的觀念又有所改變,墳前擺放菊花等。

至于“子孫得福祿”之說,與墳前插不插“一物”,沒有聯系,子孫后代的福祿得靠自身的努力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這樣說只不過是傳統民俗中,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