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玄:家居中門對門的風水講究
84 2025-07-06
揚名中外的客家圍屋是我國最有鄉土風情的傳統特色民居之一,一座座圍屋不僅工藝精湛,美輪美奐,還蘊含著濃濃的客家情懷,吸引了大批的古建愛好者趨之若鶩去觀賞拍照。
近日,小編到廣東省梅州市的興寧,近距離觀賞了當地著名的“東升圍屋”和“磐安圍”兩大代表民居。參觀完后,不禁由衷發出“年深歲久古韻留,匠心雄奇技藝精”的贊嘆。與此同時,筆者還發現了客家圍屋有一個共同獨特的結構,就是會在圍屋的正前面挖一口半月形的池塘,這,是否為了憑添一道唯美的風景?還是有更深刻的涵義?請跟隨“行走廣東”一起領略獨別具風情的客家圍屋。
南宋末年,客家人為逃避戰亂,紛紛南下遷徙,他們聚族而居,并選擇地勢險要、利于固守,而且有水源的地方,修建起一座座規模宏大、結構堅固的圍屋土樓,在漫長的年代里,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精神和文化內涵。
在興寧客家人聚居的村中,就分布著諸多古樸典雅的圍龍屋,“東升圍”,是興寧眾多圍龍屋中最為古老的一座。東升圍位于興寧市寧新街道辦東風村,始建于元代1127年,至今有將近900年的歷史。整體布局如滿月形,土木結構的圍墻高大堅固,具有較強的防御性能。關于墻體,客家人都是用土筑的墻,重要的部位為防止槍炮,都是用瓷片、蛋清、糯米澆筑在一起,一個圍屋里面能夠堅守幾個月,里面有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糧食,有自己的很多通道。
圍屋其實有很多種類型,就像福建的土樓,有方土樓也有圓土樓,那么到了興寧這個地方就演變成為圍龍屋了,圍龍屋是橢圓形的,橢圓形的前面是一個半月塘,后面是一個叫“花頭腦”,整個圍龍屋就像一個“胎盤”一樣的,孕育著整個客家的族群。
在客家人看來,宅基地通常選擇山勢雄壯,綠水回環之地設立,再配以左右山巒,這是財丁興旺、文人輩出的理想屋場。
參觀的第二站是“磐安圍”屋,位于興寧市葉塘鎮河西村。“磐安圍”屋,始建于清光緒21年,即1895年,至今有126年歷史,據當地人說,是工藝精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圍龍屋。總占地面積8093平方米,里面有21個天井,122間房間,廳堂兩邊有南北廳、書齋、廂房、花廳、浴室、居室等。圍龍屋外層還設有明暗槍眼,在最高處還有瞭望孔,防御十分齊全。取名“磐安圍”呢?就是安居樂業、堅如磐石的意思,體現了客家先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參觀完兩棟古建筑,小編終于明白客家圍屋的靈魂體現一個“圍”字,不僅利于防御堅守,還寓意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的傳統。但是,經過小編的觀察,再加上導游的講解,還發現了圍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會在圍屋的正前面挖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憑添一道亮麗的風景?這道風景是否還有更深刻的涵義?
原來那是因為客家人擇地而居的時候,為了安全性,往往住得比較偏僻,且多選在大山深處,所以他們想吃一頓魚蝦,是一個奢侈的心愿。因而聰慧勤勞的客家人就在屋前挖一口水塘來放養生魚蝦來自給自足,同時還起到蓄水防火的作用。
古樸雄奇,美輪美奐的客家建筑,靜靜矗立數百年,他們既是客家人的防御堡壘,也是文明交匯的實物見證。穿越歷史的淵源,一座座建筑藝術的精品,書寫著客家人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傳奇,更詮釋了他們巧奪天工的非凡智慧。
網友們,你們喜歡精美的客家圍屋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不嫌棄的給小編一個贊,你的支持是小編勤奮創作的源動力!誠謝!
想了解廣東更多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歡迎關注“行走廣東”,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本文屬“行走廣東”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