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埋起來是迷信的說法嗎?
175 2025-07-07
風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其發展歷程和流派頗具神秘色彩。
風水的歷史演進 風水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時期聚落遺址時代,彼時處于萌芽狀態。原始人類狩獵時期,相地知識初現,人們懂得擇地而居 ,為先秦時期的相宅活動奠定基礎。先秦時,盤庚、公劉、周公等人在相地實踐中貢獻頗多,但看宅尚未形成術數。 秦漢時期,風水進入醞釀階段。秦代地脈觀念成熟,風水地脈之風盛行。漢代陰陽、五行、八卦等理論形成,為風水奠定理論根基。
魏晉南北朝是風水的傳播期。管輅、郭璞等風水宗師涌現,管輅著《管氏地理指蒙》,郭璞的《葬書》更是里程碑之作,自此風水學在東南地區開始傳播。 隋唐五代,風水術蔓延。隋朝流行卜占葬日等,蕭吉著書影響深遠。
唐朝學術興起,《葬書》流行,羅盤廣用,名師輩出,形成形勢派和理氣派,豐富風水理論。五代十國承襲唐代風水觀,后周時風水融入民間信仰,略顯迷信色彩。 宋代風水盛行,名師典籍眾多,不過皇帝態度各異。風水文獻多由“正統”學者撰寫。 明清時期風水泛濫。玄空學興起,蔣大鴻、沈竹礽貢獻突出。此時人們主張理法與形法合用,完善風水理論,《陽宅指南》等著作聞名。
風水的基本流派 學術上中國古代風水主要分兩大流派:形勢派和理氣派。
形勢派
形勢派由楊筠松、曾文遄等人創立。“形”指結穴之山形狀,是融勢聚氣關鍵;“勢”指龍脈走向態勢。該派重視龍、穴、砂、水和定向 ,實踐豐富,忌諱少,易理解接受,流傳廣。其理論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關,主要活躍于江西一帶,操作方法是“相土嘗水法”和“山環水抱法” ,理論為地理五訣。
明清時比理氣派流行,進一步分為巒頭派、形象派、形法派(江西派) 。 比如,在江西的一個古村落選址上,形勢派風水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村落背靠連綿起伏的山脈,猶如巨龍蜿蜒,這便是“覓龍” ,山脈走勢良好,被視為有生氣的龍脈。村前有清澈的溪流環繞,形成“山環水抱”之勢,符合“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理論。周圍的山丘如同“砂” ,護衛著村落,起到藏風聚氣的作用。從地形上看,村落所處位置地勢平坦開闊,便于居住和發展,這就是通過形勢派理論選擇的宜居之地,歷經數百年,村落依舊繁榮,人才輩出。
理氣派
以郭璞等人為代表,相較于形勢派注重外在山川形勢,理氣派更側重通過陰陽、五行、八卦等理論推算,講究時間和空間的配合,以確定氣場的吉兇,其理論相對抽象復雜。 在古代一些大型宮殿建造時,理氣派風水師會根據天文歷法,結合八卦方位來確定宮殿的朝向和布局。例如,某朝代修建宮殿時,風水師依據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原理,推算出最佳的動土和落成時間。在宮殿布局上,將宮殿的主要建筑按照八卦方位分布,使各建筑之間氣場流通順暢。據說,這樣布局的宮殿不僅氣勢恢宏,而且能讓王朝運勢昌盛。風水文化歷經千年發展,流派各有千秋,承載著古人對環境與居住的智慧思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獨特印記。
本文根據《陽宅三要》撰寫,如果你喜歡此類知識,請點個關注,后續我會持續發布相關知識供廣大易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