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玄:家居中門對門的風水講究
84 2025-07-06
(一)巖鎮原名為巖下小鎮,位于東江上游西河江邊,以一座高40米、傾斜度2米、全長約100米的大石崖及其上的千斤樹而聞名。解放前,這里是老隆至貝嶺的水運要道,每逢初一、四、七趕集日市場繁榮。1972年因楓樹壩水庫建設遷至聯城新街,現距離隆江線60公里。巖鎮有6個村委會,戶籍人口約1.9萬。袁氏家族主要居住在聯城、平越、東方三村,總人口約1090人。傳統以水稻種植為主,輔以旱地作物。改革開放后,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95%的農戶住上水泥房,多數家庭擁有摩托車,部分擁有汽車。
二、巖鎮袁氏世系:
據民國二十三年老譜記載:入粵始祖志君為一世、二世清隱(白眉公)、三世十八谷、三世谷政公配黃朱氏合葬在興寧羅浮下祐名虎形坤山艮向,清康熙丁亥歲十一月十一日重修,甲山寅向,詳墳塋誌,生八子:貴甫、宗甫(興寧羅崗戶);興甫、華甫、英甫、達甫(上坪小灰戶);壽甫、南甫(龍川平越戶)。四世南甫公-又名信立、葬上坪小灰村鷓鴣徑口左片高嶺下,生三子:志清、志諒、志聰。五世志清、志諒兩兄弟來巖鎮落居。五世志清公在巖鎮城頭墩建屋一所,卒后與弟志諒合葬下堡水口(現東方村、下村)來龍出名蛇形丁山兼午癸何:生三子:禮和、貴和、用和。五世志諒公與兄志清合葬、配鐘氏葬湯湖約豐坑水口,名虛形、生三子;宗德、宗銘、宗貴。五世志聰公葬李輋下段田龍里壬山兼亥危宿十六度,后因建沙亞塘水庫遷至李輋袁水妹屋側片小坑里。六世用和公與兄貴和合葬于李輋牛眼湖庚山兼西畢宿三度(現巖鎮中學正棟背上)生四子:谷重、谷保、谷正、谷順。六世宗德移居貝嶺豐坑、石下、百齊約米凹貝等處。六世宗銘住貝嶺豐坑村。六世宗貴公在高嶺排下角建屋一所后裔光廣、光端二人在志屋側片重新建筑。配姚氏合葬巖下船篷岷蜈蚣吐珠形,巽山兼辰、詳墳塋誌,生四子:永奎、永高、光廣、光端。六世宗貴公是巖鎮東方村袁姓開基祖碑文是五世(已查證、巖鎮谷政裔從志清、志諒、志聰開始以后各世的碑文都是以白眉公為一世刻碑的,但族譜記世是以志君為一世。后裔不必析疑)。世系不能一一表述,詳看房譜參閱(注:巖鎮平越梅南南家輋谷昌房世系另行表述),又據老譜記載,巖鎮志諒裔孫六世、七世與貝嶺谷寶的四世、五世裔孫名字相同、不知當日如何錯誤,故依雙方老譜記錄以附存疑。就此問題懇望兩處宗叔、有誤之士,再行考證待后定奪。目前巖鎮谷政裔最高輩分二十一世,最低輩分三十三世。
三、名人軼事、人才政績、文化科舉
我們巖鎮袁氏人才輩出,青出于藍勝于藍。有二十一世袁鑣香,號桂伍,中學畢業,民國后期曾任龍川縣府參議員(現在的縣常委)。解放后,有二十四世袁華興,師級干部,轉業后曾任廣州芳村區司法局局長(退休)其子袁玉文,大專畢業,廣州警備司令部、團級干部。有二十六世袁水華,廣州華農學院畢業,現任龍川縣林業局副局長,其妻鄧谷香,大專畢業,曾任龍川縣副縣長,現調任河源市僑聯辦副主任。有二十五世袁羅先,廣州農業學院畢業,曾任惠州市博羅縣副縣長(退休)。有二十五世袁全光,廣州華師大畢業,現任東莞市長安公安局副局長。有二十六世袁榮光,廣州建設工程學院畢業,曾任梅州市建設銀行行長(退休)。有二十六世袁榮金,廣州軍區衛校畢業,現任東莞市望牛墩醫院副院長。有二十五世袁偉光,大學文憑,現任東莞市望牛墩酒店副總經理。有二十四世袁競芳,北京市政法學院畢業,中共黨員,龍川一中高級政治教師,生五子二女,有四子一女是副處級干部,退休后,編著了《福地嬌子》一書。有二十五世袁石錦,廣州中山醫學院畢業,曾任龍川縣計生指導站、站長(退休)。
有二十五世袁火星,曾任惠州市沿海經濟發展公司副總經理(退休);
有二十五世袁國標,現任深圳市平安保險公司副總經理;
有二十三世袁永忠,廣州大學畢業,現任龍川縣黃石鎮派出所所長;
有二十三世袁惠群,廣州華農學院畢業,現任龍川縣組織部副部長;
有二十四世袁 海,武漢鐵路學院畢業,現任廣梅汕鐵路安監科科長;
有二十四世袁偉標,汕頭大學畢業,現任河源市信息產業局副局長;
有二十七世袁昌達,高中畢業,曾任龍川縣巖鎮人大副主席(退休);
有二十八世袁榮華,大學畢業,現任龍川縣巖鎮政府副科干部;
還有巖鎮谷昌裔十九世袁蔚林,曾任龍川縣巖鎮地稅所長(退休);
又有二十世袁輝祥,大學畢業,曾任龍川縣公安局副局長(退休)。
我們巖鎮袁氏自改革開放以來,有研究生2人,大中專生170人(含就讀學生),占總人口16%,以上是巖鎮袁氏,人才政績文化科興的表述。從中可看出巖鎮袁氏祖輩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意識是很高的,望子女成龍成鳳的觀念是極強的,愿袁氏后裔繼往開來,弘揚正氣,開拓進展,攀登科峰。
四、老屋遺址、祖墳、族譜等
目前,巖鎮袁姓祖屋中,東方村袁屋保護得最好。該屋為十四世袁各霖公所建,名為潤霖堂。因年久失修,至2004年,二十二世袁煥云牽頭,得到二十二世袁寶明(遷居東莞)的贊助,將祖屋門面修復。
1997年,袁煥云倡議,得到族人支持,完成了兩件大事:一是修復五世祖志清、志諒兩公祖墓;二是修好巖鎮袁氏谷政裔的房譜。
五、人口繁衍中的一場劫難
約1787年,巖鎮東方村發生清兵殺人案。當時,袁姓六世宗貴公裔孫繁衍至十六世,人口約500多。清朝中期,清兵留長發,紀律渙散,所到之處百姓遭殃。此次,清兵來到我村,殺袁姓400余口,僅100多人躲過大難。至今二十六世,袁姓人口僅270多。
以上資料由龍川縣巖鎮谷政裔孫二十二袁煥云供稿。聯系人:袁春良、袁木新、袁煥云、袁榮桃、袁榮華、袁建明、袁榮晉、袁揚秀、袁新光、袁火橋。
(粵龍川上坪小灰谷政達甫房文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