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裝修的忌諱,你知道幾個?
142 2025-07-08
回復“人人都能學易經”,有驚喜~
頤卦第二十七
【原文】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譯文】
《頤》卦象征頤養:守持正固可獲吉祥;觀察事物的頤養現象,應當明白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
《彖傳》說:頤養,守持正固可獲吉祥,說明用正道養身才能導致吉祥。觀察事物的頤養現象,是觀察獲得養育的客觀條件;應當明白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是觀察領會自我養育的正確方法。天地養育萬物,圣人養育賢者并養及萬民:“頤養”之時的功效多么宏大啊!
《象傳》說:山下響動著震雷(下動上止、如口嚼食),象征“頤養”;君子因此慎發言語以養德,節制飲食以養身。
【說明】
頤:卦名,下震上艮,象征“頤養”《序卦傳》:“頤者,養也。” 案,“頤”字古文 (參見《噬嗑》卦《象傳》譯注引),狀如口腮,像口中含物自養;本卦下震上艮,正有動止嚼物之象。《集解》引鄭玄注,釋《頤》卦名義曰:“頤,口車輔(猶言“口腮”)之名也。震動于下,艮止于上;車口動而上,因輔物以養人。”
貞吉:謂“頤養”之道,守正則吉。此即《象傳》所釋“養正則吉”之義。
觀頤,自求口實:口實,謂口腹所需的食物。這兩句再申前文“貞吉”辭義,說明觀物頤養之象,當知以正道自求口中食物。《程傳》:“天地造化,養育萬物,各得其宜者,亦正而已矣”:“觀人之所頤,與其自求口實之道,則善惡吉兇可見矣。
養正則吉也:此釋卦名及卦辭“頤,貞吉”。《集解》引宋衷曰:“君子割不正不食,況非其食乎?是故所養必得賢明,自求口實必得體宜,是謂‘養正’也。”
觀其所養也:此句與下文“觀其自養也”,并釋卦辭“觀頤,自求口實”;說明“觀頤”即觀察事物獲養的客觀條件,“自求口實”是觀察領會事物自養的主觀方法。
頤之時大矣哉:此句上承前兩句,援舉“天地”、“圣人”養育萬物、賢者、百姓為例,盛贊“頤養”之時的宏大功效。《程傳》:“夫子推‘頤’之道,贊天地與圣人之功,曰‘頤之時大矣哉’。或云‘義’,或云‘用’,或止云‘時’,以其大者也。萬物之生與養,時為大,故云‘時’也。”
山下有雷,頤:釋《頤》卦上艮為山,下震為雷之象。《集解》引劉表曰:“山止于上,雷動于下,頤之象也。”(參閱卦辭譯注引鄭玄說)
慎言語,節飲食:這是說明“君子”效法《頤》卦“養正”之道,“慎言”養德、“節食”養身。《正義》:“先儒云:‘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故于頤養而‘慎’、‘節’也。
卦辭謂“頤養”當正,《大象傳》舉“慎言”、“節食”以養德、養身發其義,至為明白貼切。《孔子家語·觀周》曰:“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此即“慎言語”之誡。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頤者,養也。謹言節食,能養其身,需動良止,萬物皆春,黑事散消,不害于人。
頤為養,節食能養其身,下卦震為雷,上卦民為止。雷動而止,萬物得養。此卦為張賽尋黃河之源卜得之卦。
筮遇此卦,舉事則吉。食物在口,其頤隆起,觀人之頤不能飽,須自求食物。指人勿羨于人,宜求于己。
占天時:天色陰沉,欲晴,欲雨不雨,午未當晴。
風水:墓下有溪澗,前有人家,后有古墓或窟。
求官:不遂,反生憂悶,亦主受騙。
婚姻:男克頭妻,女克頭夫,終成。
家宅:山下有路,或兩頭門出人,出游蕩子,各宜守舊。
六甲:頭胎子無害,春占生男,產婦有風疾。
出行:宜往西北方,女無阻滯,壬癸占,去不成。
求財:能得二三分財。
捕盜:在東北巖石之所,可捉。
交易:只宜守舊。
見貴:難見之兆。
求事:犯重則遂。
田蠶:如常。
行人:一往一來,事多疑慮,反復欲動不動,則見于途。
尋人:不久相逢,多虛少實。
遺失:在籬墻下水澗邊。失物在堀坑中,往南北方尋。
疾病:寒熱水痛,服藥無效,往東北方求醫。
詞訟:有頭無尾,我告他人,終不成。
北宋易學家邵雍
養正養育,謹言節食;觀察實務,自知審慎。
得此卦者,對于言語及飲食,均須謹慎。宜守正道,謹言慎行,心懷陰謀者會招災禍。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生機顯達,謹言慎行。
財運:內外升降,未必流通。
家宅:小心防火;賢婦從夫。
身體:上寒下熱,五日乃愈。
《高島易斷》
“頤”字從“臣”從“頁”“臣”為“頤”的本字。“頁”本是“首”字,《說文解字》說指頭面,從 “口”,從“一”,“一”象征舌頭,有養的意思。
卦體艮在上卦,震在下卦,艮為山,震為雷,雷動而山止。卦以上下兩個陽爻象征上下唇,中間四個陰交象征虛而求食。頤口張而不合,有求食的狀貌,所以可以作為觀的對象。震陽在下而動,是進食之象。艮主止,止才能觀。但震不是自己動,是系于良而動。如果良不止于上卦,震體即使要動也做不到,所以頤卦的主體在良。卦象上下實而中間虛,動而能止,象征頤口,這就是卦名為什么叫頤。
《序卦傳》說:“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頤,養也。”“觀頤就會想到所養,想到所養就會知道節制,這樣嗜欲就可以免除,廉恥就可以確立,心志就可以安寧,養生養德的道理就都在其中了,所以“貞吉”。修養之道大體以靜為主。天地萬物都上面動下面止,只有頤下面動而上面止。以艮止制伏躁動和貪欲,是“觀頤”的含義。人的頤口本來用來養身,頤口中空虛,所以能養身體,所以說“自求口實。”
頤卦內卦為艮,外卦為震。艮為黔喙之類,喙為口,即頤口之象;又為果。震為蕃鮮,為百谷。上下卦都有養的意思。“頤,貞吉”,所養得正就吉。養有得正的,有不得正的,不觀察就不知道。觀察所養的是什么人,養的公與私就區別開了;觀察求什么來自養,養的貪與廉就可見了。如果所養的都是賢人,自養有所節制,養就得正,就沒有不吉了。
說到天地圣人,意在把養道的偉大說到極處。人的養生多半在于自養,但是必須像天地的化育那樣無私,使萬物都得到它的德澤;必須像圣人那樣對別人的疾苦感同身受,使賢哲和百姓無不同時沐浴他的恩惠。圣人體察天地的養而養,所以所養和天地一樣大。《象傳》說“頤之時大矣哉”,是說所養至為廣泛,在養時就體現出來了,不說義,“義”字也在其中了。
以這一卦比擬人事,上三爻為艮,艮六五說“艮其輔”。輔,指上頷,有頤象。下三爻為震,上六說“視矍矍”,有觀的意思。上下都互坤,坤為缶,為漿,有養的意思。但養也不只有一種方法,節制與宣發用來養正,飲食衣服用來養身體,威儀禮貌用來養品德,推已及物用來養人。人沒有不有所養的,而所養各有各的不同。無論對內養自身還是對外養天下,重要的是只有得正才吉。
士人得到祿位,農民從事耕種,工人制造器物,商人流通貨財,都是各食其力、各自養身而又得正的,否則,因為無錢糊口而忘記廉恥,像孟子所謂“茍無恒產,則放僻邪侈,無不為矣”,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可觀呢?觀察人應當先觀察他對“口實”的謀求。人只要不以饑渴害了心志,而能安貧樂道,所求有在“口實”之外的,所養就一定能體現應有的性情。自養是這樣,養人就更崇高了,一定要像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人以及億萬人民那樣,得正而獲吉。頤養之道都在其中。
通觀全卦,上卦三爻都用于養人,下卦三爻都用于自養。養道以養人為公,以自養為私;自養之道以養道德為大,以養身體為小。所以初二、三爻所養都在口和身體,是私而小的;四、五、上爻所養都在道德和他人,是公而大的。無論養人還是自養,都以得正為吉,所以《象傳》說:“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指頤口的作用在于說話和飲食,君子觀頤象,就知道所應該慎重和節制的是什么了。
初爻以陽爻居下位,為動的開始,象征動而謀求自養,舍“靈龜”而觀“朵頤”,所以兇。六二處于下卦的中位,因為上卦沒有應爻而回頭養初爻,故說“征兇”。六三雖然與上爻相應,但是上九拂逆頤養的節度向上諂媚,所以至于“十年勿用”,還有什么利益?六四身在上卦,所居當位,下應初爻,以上養下,體現了養的正道,又能威嚴寡欲,所以得吉。六五以陰交居陽位而親比上爻,行動就會失位,安居才“貞吉”,所以“不可涉大川”。上九以陽爻處上位而據有四個陰交,眾陰交都由它來養,故說“由頤”。但四個陰爻的得養,不知經歷多少危險才能得吉,故說“厲吉”。養到這里就無往不利了,所以說“利涉大川”而“有慶”。
頤全卦專講養生之道,而其根本在初爻。說龜,說虎,說顛,是為了顯示作用:說拂,是為了調正趨向:說由,是為了表明原委。圣人之所以能夠掌握造化的樞機,竭盡性命的道理,從頤卦就可以得到了解。
頤卦山下有雷,是上止下動的意思,即頤口的作用。言語是禍福的原因,飲食是生病的原因,只有動止得當才能言語不妄發,飲食不過度。君子觀察頤象而知道應該慎重和節制,命令審慎而沒有失誤,財貨節儉而沒有浪費,推論到極處,即使養德和養天下,也無不是這樣。
問征戰:上卦止而下卦動,防止手下有安動而導致混亂的,或者漏泄機密,或者酗酒肇事,最需要謹慎。
問功名:山下有雷,雷發聲,山也鳴,有聲名騰達之象。
問經商:頤卦內震動而外靜止,主內地物價上升,外地物價低落。又恐怕販貨到了外地,一時不能銷售。貨物大約不出食品之類。
問家宅:艮山靜止而震雷動,山在上卦,雷在下卦,恐怕地盤震動,應該防止火災。
問疾病:上卦止而下卦動,山屬土,雷屬火,主上焦寒冷閉塞,下焦發熱泄瀉的病癥。必須等到五爻,《象傳》說“順以從上”,才能上下通暢而得吉。一爻為一日,必須到五日才能愈。
問行人:內卦動而外卦止,一定已經動身而為外面的事情所阻止。上九說“利涉大川”,可知必定從水路而來。近則六七日可以到,遠則六七個月才能回來。
問胎孕:生男孩。
問失物:山下有雷,可知失物壓在重物下,一時看不見,以后可以得到。
問訟事:主為言語飲食之類小事而爭訟。下卦震動而上卦靜止,一定有長官出來阻止,不會爭訟到底。
問婚姻:頤即養。婦人主飲食,有養的意思。丈夫主外,妻子主內,內動而外止,有婦人順從丈夫之象。吉。
傳統解卦
這個卦下震上艮。震為雷,艮為山。山在上而雷在下,外實內虛。為雷在山下震動之表象,引申為咀嚼食物時上顎靜止、下顎活動的狀態,代表飲食之道。因而象征頤養;頤養必須堅守正道,所以君子應當言語謹慎以培養美好的品德,節制飲食以養育健康的身體。春暖萬物養育,依時養賢育民。陽實陰虛,實者養人,虛者為人養。自食其力。
大象:形如口腔之象,取其飲食之道,須慎言,注重日常生活。
運勢:處事欠缺周詳考慮,不宜心懷陰謀,要守正道而善方吉。
事業:凡事得靠自己奮斗,不能依賴他人。要遵循正道,自食其力,謹言慎行,會有好的機遇。
經商:不得急于求成,應謹慎小心,循序漸進,誠以待人,真誠與他人合作,因時制宜,不斷追求新的開拓方向,必要時可適當冒險。
求名:以豐富自身知識為目的,知足安樂,刻苦努力,成功的希望極大。
婚戀:不可急于求成,要加強自身修養,尤其不可三心二意。
決策:注意道德修養,樂于助人,救人急難,不貪求不應得的財物。尤其不可粗心大意,成就大阻力也大。
【原文】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譯文】
初九,舍棄你靈龜般的美質,而觀看我垂腮進食,有兇險。
《象傳》說:“觀看我垂腮進食”,說明初九的求養行為不值得尊重。
【說明】
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爾,指初九;靈龜,喻陽剛美質,《程傳》:“龜能咽息不食,靈龜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養于外”;我,指六四;朵,《集解》“頤垂下動之貌”(此從《說文》“樹木垂朵朵”引申);頤,口腮。這三句說明當“頤養”之時,初九上應六四,猶如以陽剛之實求養于陰虛,養身不得其道;故爻辭借六四的口吻責之曰:豈能舍棄你的靈龜,而觀我垂腮食物?貪欲如是,必致兇險。《本義》:初九陽剛在下,足以不食;乃上應六四之陰,而動于欲,兇之道也。”
鄭汝諧曰:“《頤》之上體皆吉,而下體皆兇;上體止也,下體動也。在上而止,養人者也;在下而動,求養于人者也。動而求養于人者,必累于口體之養,故雖以初之剛陽,未免于動其欲而觀朵頤也。”(《東谷易翼傳》)此謂上下卦爻義有別,可備參考。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兇】
朵頤,指團然隆起狀,汝有美味不,徒觀我之啖嚼,是舍汝之所有,而羨我之所有,故為兇。
婚不成,訟事失理,求財不遂,病難安。
北宋易學家邵雍
兇:得此爻者,為爭奪財利而起禍,大凡心底善良守正道者可無憂。做官的會受賄,失其廉。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舍己觀人,徒慕虛名。
財運:經營不順,別人獲利。
家宅:六神無主;婚姻不諧。
身體:飲食致病。
《高島易斷》
爻辭爾與我對言,是《周易》中相比相應的爻互為賓主的體例。初爻的爾我,是應爻六四告訴初九的話,爾指初九,我是六四自稱。龜為四靈之一,不飲不食,服氣吐納,是以淵深和緘默自養的動物。頤卦以初上兩個陽交包括四個陰爻,有離象,而離為龜,故說“靈龜”。初九一個陽爻肇始,使萬物萌生,即我身中的靈龜,不需要外面來養。舍“靈龜”而觀“朵頤”,象征捐棄自己廉明的品德而做貪婪盜竊的事,這樣的人可悲可嘆,所以戒止說兇。《象傳》說“不足貴”,指所養小而所失大,即使滿足了欲望也沒有什么可貴
問征戰:古時候行軍前必須占卜,以確定吉兇。辭說“舍爾靈龜,觀我朵頤”,象征不敬畏神明而只知道貪取財物,所以說兇。
問經商:初爻象征初始,變陰則全卦為剝。剝是剝落,《象傳》說“不利有攸往”,經商恐怕難以獲利。爻辭所說的爾我指賓主,“朵頤”即口動進食。舍“靈龜”而觀“朵頤”,即使有利也恐怕被別人奪去,所以兇。
問功名:“靈龜”指內心,“朵頤”是外貌,舍去內心而求外貌,舍去自己而觀別人,必定徒有虛名而沒有真才實學,功名難以成就。
問家宅:宅中六神不安,恐怕有外鬼來求食作祟,兇。
問疾病:病是飲食不節制所致應該向神祈禱,可以痊愈。
問婚嫁:爾我即男女兩姓。“舍爾”“觀我”顯然可見兩姓間不和諧,原因在于爭論采禮。婚姻必定不成,成了也一定兇。
問訟事:一定是由口舌引起。說“舍我”,說“觀爾”,是雙方各執一辭,一時無法判決。兇。
【原文】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
《象》曰:六二“征兇”,行失類也。
【譯文】
六二,既顛倒向下求獲頤養,又違背常理,向高丘上的尊者索取頤養,往前進發必有兇險。
《象傳》說:六二“往前進發必有兇險”,說明前行得不到朋類。
【說明】
顛頤:顛,倒也。此謂二無應于五,反向下求養于初,有失“頤”道,故為“顛頤”之象。
拂經,于丘頤,征兇:拂,違也;經,猶言“常理”;丘,喻上九,《本義》:“丘,土之高者,上之象也。”這三句承前句義,謂六二不能以柔順中正自養,既“顛頤”求初,又違背“奉上”的常理,向上九索取頤養;以此往前必兇。《周易玩辭》:“得位得中有可養之勢而不能自養,反由養于不中無位之爻(案,指上九),與常經相”;“上又艮體,故為‘于丘’。”
本爻辭句讀意義,諸家說有不同。如:(一)《集解》引王肅注,以“拂經于丘”為句,謂二養初日“顛”,違常于五曰“拂經于丘”,無應而征故“兇”。(二)《本義》以“顛頤拂經”為句,釋曰:“求養于初,則顛倒而違于常理;求養于上,則往而得兇。”
行失類:指六二若上行,所遇均陰,同性非“類”,故有。《尚氏學》:“陰陽相遇方為類,今六二不遇陽,故曰‘失類’“兇”。
六二本屬“中正”之體,因與五無應,故“顛”以下乞,“拂”以上求,大失“頤養”之道,終致有“兇”。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兇】
《說文》:“顛,塞也。”顛為填,以食物填于口中,使頤隆起。拂為過缶,經為脛,丘頤為山丘之兩坡。代人之國,以求益地,之填頤,敗績于戰場,喻為拂脛于丘隅。
訟宜進,官事有兇無恬,婚成。
北宋易學家邵雍
兇:得此爻者,大起大落,是非不一,兇者病致死。做官的須防被貶職。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僥幸得成,終究是兇。
財運:不合常理,難免耗損。
家宅:未得其正;婦道可議。
身體:頭昏眼花,小心調養。
《高島易斷》
二爻比初爻而應五爻,陰柔而不能自我頤養,猶如女子不能自處而必須嫁人。這是陰柔不能獨立,而必須從陽剛的原因所在。顛,倒的意思;拂,違的意思。經,指道理;丘,所行履處,象征常道。頤養以從上養下為常道,現在二爻雖然與五爻相應,但是陰柔而不能養五爻,反而向初爻求養,爻辭說“顛頤,拂經”,指顛倒錯亂而違于常理。這樣求養不會有福,這樣去做也不會有同道的人,所以說“征兇”。《象傳》說“行失類也”,震為行,陰陽各從它們的類,二爻不知道養內卦的,反而養外卦的坤,屬于“失類”,所以“征兇”。
問征戰:行軍的要點首先是紀律嚴明,步調一致。爻辭說“顛頤拂經”,一定是違反了紀律,步調紛亂,兇險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問經商:二爻變陽則全卦為損。損有耗損的意思,對經商不利。辭說顛,說拂,是明說買賣出人不合常理,所以說“征兇”。
問功名:“顛頤,拂經”,是不循常道而僥幸求功名,即使得到,最終也兇險。
問婚嫁:六二陰柔而居下卦,不奉養上位而養下位,屬于顛倒拂亂而不得正道,婦道如何就不可問了。所以《象傳》說“行失類也”,其兇險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原文】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譯文】
六三,違背“頤養”常理;守持正固以防兇險,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用,要是施用必將無所利益。
《象傳》說:“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用”,說明六三與“頤養正道大相違逆。
【說明】
拂頤:此謂六三當“頤”之時,陰居陽位,違中失正,恃其有應于上九而求養不已,故為大悖“頤”道之象。《王注》:“履夫不正以養于上,納上而諂者也,拂‘養正’之義。”
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貞兇,猶言“守正防兇”(參見《屯》九五譯注)。此承前文意,說明六三既“頤養”失正,當疾速改邪趨正,謹守防兇;并謂“十年”之久不可施用,若施用,必無所利。爻旨含警戒規勸之義。
六三的“求養”行為至所“不正”,但爻辭仍有勉其自反的意思。鄭汝諧曰:“‘十年勿用,無攸利’,戒之也”;“因其有多欲妄動之心,示之以自反之理,作《易》之本意也”(《東谷易翼傳》)。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次吉】
拂頤,指有人擊其頤,勿用,指不可施行。古時拂顧,為奇恥大受對俘虜或奴隸或施行。筮遇此爻,舉事則兇,十年不可有所施為,無所利。
婚不成,求財獲半,官事和,病未愈。
北宋易學家邵雍
兇:得此爻者,運勢低迷,荒誕無稽,甚至有生死離別之傷。做官的有喪名失節之患。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無路可走,閉門思過。
財運:久難成事,無利可圖。
家宅:家宅不安;十年方婚。
身體:痼疾難治。
《高島易斷》
三爻居內卦的極位,陰柔而不中正。三爻變陽則全卦為。《呂氏春秋》說,孔子卜得賁卦,說不吉,因為賁卦不得五色之正。頤卦三爻親比二爻而應上爻,象征以諂媚奉養上爻,拂逆頤養的正道,所以兇。上下都互坤,坤為十年;坤又為用,因為拂逆正道,故說“十年勿用”。三至上爻有剝卦之象,剝卦的象辭說“不利有攸往”,有注說在剝落的時候,高亢憤激,拂逆于人而傷害了自身,所以“不利有攸往”。頤三爻拂逆的是正道,所以直說“無攸利”,說明無處可去,更無利可得。《象傳》說“道大悖也”,指大大拂逆了頤養之道,以致“十年勿用”,這是深切地譴責而又棄絕它。
問征戰:軍隊以正為吉,拂逆正道則不吉。頤即養,養兵而拂逆正道,兵就不可用了。《象傳》說“道大悖也”,指好犯上作亂,敗亡是必然的,所以兇。
問經商:商業的目的只是獲利,說“無利”,無論商業大小、販貨遠近,都無利可得。以至“十年勿用”,意思是很久也無法成事,所以兇。
問功名:求功名的要點是出山用世,以濟世利民,以道養天下。倘若拂逆頤養的正道,至于“十年勿用”,那就將終身不能被任用了,所以說“無攸利”。
問家宅:住宅必定很久無人居住了,而且恐怕有鬼祟出來求食。家宅不安,居住不利。
問婚姻:主閨門不正,她的婚事也一定要等到十年后才能成。
問胎孕:生男孩。
【原文】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譯文】
六四,顛倒向下求獲頤養(再用來養人),吉祥;就像老虎眈眈注視,迫切求物接連不絕,必無咎害。
《象傳》說:“顛倒向下求獲頤養(再用來養人),吉祥”,說明六四居上而能下施光明美德。
【說明】
顛頤,吉:此謂六四陰居上卦,得正應初,猶如上者向下求養,再用以養下,故雖“顛頤”卻能獲“吉”。《本義》:“柔居上而得正,所應又正,而賴其養以施于下,故雖顛而吉。”
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眈眈,專一注視之狀;逐逐,《程傳》“相繼而不乏”,猶言“連接不絕”。這三句以“虎視眈眈”喻四求初專誠不二;以“其欲逐逐”喻所需求連繼不絕;又以“無咎”說明“養正”之時,求之有道必無害。《本義》:“虎視眈眈,下而專也;其欲逐逐,求而繼也。又能如是,則‘無咎’也。”
四、二兩爻并稱“顛頤”,為何此吉彼兇?游酢指出:“二之志在物,而四之志在道。”(《折中》引)“在物”,則無應強求,故兇;“在道”,則養正利物,故吉。《象傳》謂“上施光”,似乎表明六四含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微旨;因此“其欲逐逐”可以“無咎”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大吉】
顏為填,有食在口之象,吉。耽眈為視,逐逐,作攸攸,攸,遠意。虎其視眈,其欲遠、將求食以填頤,以虎之威,自可得其大。
官事有氣,病安,求財必得,謀事成。
北宋易學家邵雍
吉:得此爻者,會得到好人的幫助,營謀遂意。做官的會得到祖上的恩惠,幸寵有加。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養精蓄銳,可圖功名。
財運:看清市場,買賣獲利。
家宅:尚可稱正。
身體:少欲則安。
《高島易斷》
四爻陰柔得正,與陽剛的初九為正應。所居得位,以上養下,符合頤養之道,故說“顛頤,吉”。四爻屬于上卦,得到了良氣。艮為虎,耽即下視的樣子,是威而不猛的意思。“逐逐”,《子夏易傳》作“攸攸”,荀爽作“悠悠”,劉表作“眈眈”,解釋為遠。《漢書·敘傳》的“六四耽耽,其欲涖”,顏師古注涖為利欲貌。初爻取象于龜,龜為介蟲之首:四爻取象于虎,虎為百獸之王,兩者相對應。龜的作用在于靈,虎的威風在于視,初爻與四爻取義各得其當。頤卦旁通大過,“大過,顛也”,所以四爻稱顛,二爻也稱顛。六二“顛頤,兇”,六四則因為“顛頤”而得吉這是為什么?因為六二處在下體而又養下,所以兇;六四處在上體而又應初爻,以陰應陽,又能威嚴寡欲,所以吉。
《象傳》說:“顛頤之吉,上施光也。”上指上九。上九得到乾的一畫有乾陽上燭,光明無所不照之象。四爻知道養乾元,乾的光就會施于四爻,而四爻即以乾光為自己的光,所以說“上施光也”
問征戰:將士中的勇猛者稱虎臣,也稱虎責,都是就有勇力而言但必須先養精蓄銳,而不能仗恃威猛而輕率地前進,所以說“顛頤,吉。”
問經商:顛,恐怕一時物價有下跌之象。“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比臂商人謀利的情狀。能看取賤價而購人貨物,所以吉而無咎。
問功名:自古功名的征兆多取龍虎,所以吉。“視耽耽”,“欲逐逐”,都是謀望騰達的意思。
問家宅:住宅右山白虎必定高,有怒目欲的形態,幸而四爻以陰爻居陰位而得正,可以無咎。
問胎孕:生男孩。
【原文】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譯文】
六五(譬如“君主”依賴上者養已以養天下),違背常理;靜居守持正固可獲吉祥,不可涉越大河巨流。
《象傳》說:“靜居守持正固可獲吉祥”,說明六五應當順從依賴上九陽剛賢者。
【說明】
拂經:此謂六五處《頤》“君位”,失正無應,陰柔無實,唯承上九陽剛,猶如不能養人、反賴上者養已以兼養天下,有背君主“養賢以及萬民”的常理,故曰“拂經”。《程傳》:“六五,‘頤’之時居君位,養天下者也。然其陰柔之質,才不足以養天下,上有剛陽之賢,故順從之,賴其養已以濟天下。”
居貞吉,不可涉大川:此承前句義,說明六五既失正不剛,宜趨正以居,從陽補陰,不可率意犯難涉險。《程傳》:“陰柔之質,無貞剛之性,故戒以能居貞則吉;以陰柔之才,雖倚賴剛賢,能持循于平時,不可處艱難變故之際,故云‘不可涉大川’也。
六五的喻意在于:高居尊位者必須以充實的美德“養天下”但已身無法自養,故不得不依賴“上賢”的力量。《象傳》謂“順以從上”,即表明六五才德薄弱,不稱其位。但因尚有“養天下”之心,故爻辭仍許其“居貞吉”。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吉】
拂為擊經為脛。有人擊其脛,出行有悔之象,利于卜居,不可涉大川。
求財遂,謀事成,婚不成。
北宋易學家邵雍
吉:得此爻者,會有依靠,事可成,但不可乘船涉險。做官的會因人而功可成,位可保。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固守為宜,急進難成。
財運:行商不利,可以做賈。
家宅:山居較宜;從一為吉。
身體:安居靜養,勞累難治。
《高島易斷》
六五以陰爻居陽位,無正應而親比上爻,象征身為君王卻不能養人,反為別人所養。這有拂于君王的常道,故說“拂經”。頤卦六爻只有初上兩爻屬陽,陽適宜行動,陰適宜靜居,而且五爻在良體,良為止,行動就會失去倫類,故說“居貞吉”。五爻中虛,象坎卦,坎為險,又為大川。“居貞”雖然吉,但是養道未成就,不能涉越險難,所以說“不可涉大川”二爻說“拂經”,三爻“拂頤”,拂,違逆的意思。二三爻違逆頤養之道,所以都說兇。五爻也說“拂經”,卻偏偏說吉,為什么呢?因為五爻的吉不在“拂經”,而在“居貞”,所以《象傳》說:“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上指上九,意思是五爻接近上爻,能以陰柔順從陽,所以居正而得吉。
問征戰:行軍之道,有成法也有權變。交辭的意思是能權變,似乎不必拘泥于常道,所以“拂經”無咎。說“居貞吉”,是宜于固守,不宜進攻。“不可涉大川”,恐怕在河流處有伏兵;借助于舟前往,要防止有風波的厄難。都應當謹慎。
問經商:有利于坐賈,不利于行商,販貨出國更值得憂慮。
問功名:出來應試,難以指望成名。
問家宅:上體為艮,居住在山中吉祥;如果臨江近水,住宅不利。
問婚嫁:恐怕有不得媒人正聘的事,但只要能從一而終,也吉。
問胎孕:生男孩。
問疾病:病在五爻,久則四五月,快則五六天,因為調養失宜而得。能安居靜養則吉,如果冒風雨走遠路,恐怕難以治療。
【原文】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譯文】
上九,天下依賴他獲得頤養;知危能慎可獲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流。
《象傳》說:“天下依賴他獲得頤養,知危能慎可獲吉祥”,說明上九大有福慶。
【說明】
由頤;厲吉,利涉大川:由頤,由之以頤,其構詞法與《豫》九四“由豫”同(參閱該爻譯注),此處猶言“天下賴以獲養”。這三句說明上九最處《頤》極,陽剛充沛,有臣賢于君、君賴之以養天下之象;擔此重任,知危能慎則吉,排難涉險必利。《本義》:“六五賴上九之養以養人,是物由上九以養也。位高任重,故厲而吉;陽剛在上,故‘利涉大川’。
《頤》上九“由頤”,與“由豫”語法結構上相似,甚至在爻義上也值得比較。王宗傳曰:“《豫》之九四,天下由之以豫,故曰‘大有得’;《頤》之上九,天下由之以頤,故曰‘大有慶也。’”(《童溪易傳》)
【解卦大全】
《斷易天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吉】
由頤指食后以手指剔牙狀,人既飽食,何以畏難,有危可克,利涉大川。
與初九爻同斷。
北宋易學家邵雍
吉:得此爻者,營謀有成,無往不利。做官的爵祿榮重。讀書人會取得佳績。
中國臺灣傅佩榮
時運:謹慎努力,可以成功。
財運:辛苦經營,才有收獲。
家宅:合家平安。
身體:雖危無礙。
《高島易斷》
頤卦初上兩個剛交合起來養四個陰交。初交在下位,震陽還微弱,勢力還不充沛;上爻居上位,良陽已經到了極致,德行足以養人,卦中四個陰爻都由上九來養,故說“由頤”。上爻在卦是成卦的主爻,在爻是養人的主爻,責任很重;而且以陽剛居危險多疑的位置,如果稍微表現出一點驕惰情緒,就會導致君王的疑忌和眾人的怨恨,屬于危殆之道。所以這時的為臣者,只有常懷危厲的念頭才能保持吉祥。伊尹和周公憂勤厲,最終得吉,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厲吉”,即因惕厲而得吉。養到這時就乾元在我了,大川可以涉,危險可越,弱水不能陷溺,大海不能阻擋了,做什么不行呢?故說“利涉大川”。比六五的只可“居貞”而“不可涉大川”,又進了一步,這樣就足以擔當天下的大任,平定天下的艱危了而且天下的大治也在這“由頤”的作用。
《象傳》說:“‘由頤,厲吉’,大有慶也。”指陽剛在上位,能從養已而及于養人,更推而至于養天下,這樣就無人不被它養,無人不得吉慶了,所以《象傳》說“大有慶也”。
問征戰:諺語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朝”,能夠效力于疆場,是從平日的教養而來,所以說“由頤”。兵是危險的事,不知經歷多少危險才能告捷,所以說“厲吉”。“利涉大川”,必須軍士同心同德,臨危不懼,比如周武王率軍在孟津與八百諸侯會盟,諸葛渡過瀘水就是例子。
問經商:商業的目的只在謀利,得利才足以養身養家。但商人不能安居而得利,必須涉歷艱險,甚至遠涉重洋才能獲利,故說“厲吉”。
問功名:功名之道,要由小而大,由卑而尊,必須憂勤厲,才能功成名就。《象傳》說“大有慶也”,即所謂“得之有喜”。
問疾病:雖然危險,但能得救,所以說“厲吉”。
問胎孕:生男孩,所以《象傳》說“大有慶也”。
【總論】
《漢書·食貨志下》有這樣一段話:“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誠然,佳釀美酒可以頤養人體,但若狂飲無度,必成為傷身損德的媒介。
同理,《頤》卦雖發“頤養”之義,卦辭開句便誡:守正則吉。卦中所揭明的“養正”意義,基本宗旨體現在兩端:“自養”之道,當本于德,不可棄德求欲;“養人”之道,當出于公,必須養德及物。
六爻的喻旨,下三爻皆“自養”不得其道,因此初“兇”、二“征兇”、三“無攸利”;上三爻皆努力“養人”,故四“吉”、五“居貞吉”、上“吉”且“利”。
《折中》引吳曰慎曰:“初九、六二、六三,皆自養口體,私而小者也;六四、六五、上九,皆養其德以養人,公而大者也。公而大者吉,得‘頤’之正也;私而小者兇,失‘頤’之貞也。可不‘觀頤’而自求其正耶?”可見六爻大義是集中贊美“養人”、“養賢”、“養天下”的“頤養盛德。
若回頭就卦辭“自求口實”看,則卦中盡管強調“養德”其立足點仍未嘗偏離物質基礎。據此辨析《頤》卦“養天下”的義理,似與《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以及《管子》所發“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的言論略可勾聯;此中自然也看出《周易》作者的進步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