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人說,一個綠蘿七個鬼,究竟有什么講究?能不能養(yǎng)在家里?
67 2025-07-12
俗語、民諺,無外乎人情世故。老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是文章”。“世事洞明”總是很難,人前、人后事,誰又能說得清?
老祖宗的話到了現(xiàn)在,不總是對的,但或多或少,都能給今人一些借鑒和啟示。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是一句民間俗語,以生活中三樣常見的事物出發(fā),引出每件物品的背后深意。如此,讓我們來看看過去人講究是怎樣的?學習一下別出錯。
每逢春節(jié),家中年老的一輩人,總會從集市上買來“年香”,燃于中堂。整個家中充斥著香味,讓人聞之不禁覺得神清氣爽,心情極好。
過去,不僅在春節(jié)過年的時候會燃香火,在平常家里也總會燃香。比如立生祠,通常是為對家族有恩之人立的,哪怕對方仍然在世,家族中人也會將其牌坊立在祠堂中,為恩人祈求福報,這是古人的感恩。
另外則是對逝去之人的悼念,小有名望的家族里都會設有祠堂,鼎盛之家,祠堂中香火不斷。
于是,香火也被賦予了祭祀先人、延續(xù)孝道的說法,香火一旦外借,便會漏了家族氣運。
再者,香火關(guān)乎傳承。這里主要與后代子孫有關(guān),一個家的香火旺不旺盛,可以看出子孫多寡。
古代社會,自然環(huán)境惡劣,政府鼓勵多生,生的多了,養(yǎng)活的幾率才高。若是一代單傳,因為天災人禍,那么家族就斷了香火。這對一家人來說,打擊是致命的。故而,香火很重要,不能借。
古時,藥罐是每戶人家必備的物件。畢竟,誰都有生病的時候。一般藥罐會選取砂鍋,耐燒、耐高溫,透過砂鍋底部的溫度,較為溫和,對于熬中藥來說十分適宜。
熬中藥,分為六步。首先將中藥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之后,將水和中藥一起倒入砂鍋。之后以小火煎熬。
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古人熬藥,拿著扇子在底下拼命煽火,這當然是不對的,大火會讓砂鍋炸裂。緊接著,再用小火煎到10~15分鐘之后,便可將藥倒出,將藥渣留在鍋中。
然后用溫水繼續(xù)浸泡藥渣,繼續(xù)煎藥。最后,將兩次煎好的藥混合在一起,分早晚服用,如此才能夠?qū)⒅兴幍乃幮宰畲蠡陌l(fā)揮出來。
眾所周知,中藥之間會有藥性相沖的時候,因此,藥罐子不能借人。
誰知道藥罐子里曾經(jīng)煎過哪幾味藥?一旦煎的藥,藥性相沖,給病人吃下后便會造成病情惡化,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
另一個說法,將藥罐子借予他人,他人用完之后,藥罐子回到自己家里,便意味著將疾病帶回了家中。
治病,在古人看來是一件關(guān)乎命運的事情,祖輩先人一定會保佑家人身體健康,便會將氣運藏在藥罐之中,輕易將藥罐借與他人,無異于氣運外泄,最終招來災禍。
提到房子,總是讓人頭疼,且無論古今、皆不例外。房子作為一個安身之所,在那個“義大于利”的年代里,似乎不會被看重,但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
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沒有買到自己的房子,農(nóng)村有祖輩傳下來的房子,可在城市之中就慘了。
蘇東坡,作為一代詩家。其作品流傳至現(xiàn)在,可謂千古留名。但蘇東坡的現(xiàn)實卻并不安穩(wěn),尤其在買房這方面,更是讓蘇東坡頭疼不已。
蘇洵是蘇東坡的父親,因為科舉道路并不順遂,才華一般,但是很會附庸風雅,身為主簿,其實是宋朝最低級別的文官,卻硬生生買了一座漂亮的花園住宅。
大概花了8000貫,然而蘇洵每月卻只有七貫銅錢,如此算來,蘇洵想要還完房款得工作95年。
于是蘇洵開始借錢。蘇軾科舉及第后,做了簽書判官,每月20貫錢,此外朝廷又賞賜了400畝田產(chǎn)。大多數(shù)官員都將田產(chǎn)租給佃戶,每年大概能收取800貫左右的租金。
按照這個說法,蘇東坡一年就超過了1000貫的收入。盡管如此,蘇東坡卻面臨著“父債子償”的困境,他要工作八年才能償還父親的房款。
此后雖多有升遷,但我們知道蘇東坡半生潦倒,之后官途不順遂,根本沒有榮光八年。于是乎,這房款還的是一路坎坷,讓人慘不忍睹,最后落了個“天涯流落思無窮”。
因此,如此貴重的房子怎么能借給他人呢?此外,房子又關(guān)乎一家人風水,借給他人忌諱頗多。
事實上,人生在世,誰都不易。古人尚且如此,更何況今人。所以也別抱怨自己工資低、買不起房、買不起車,有抱怨的時間不妨勤奮努力,買一個合適自己的房子,早早成家立業(yè)才是要緊事。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就介紹到這里,三樣東西各有說法,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