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葬書》“五不葬”:傳統風水理念中的擇地智慧
128 2025-07-12
最近后臺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說自己明明沒有什么大病,但總是精神不振,睡多少都不夠,吃再好也不見長肉,工作效率也直線下降。看過很多醫生,吃過不少補品,卻始終不見起色。
其實,這不是簡單的健康問題,而是你的生活環境正在持續消耗你本就不足的能量場。
作為一個身體先天較弱的人,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環境,保留什么樣的物品,接觸什么樣的事物,往往比你吃什么補品、看什么醫生更加重要。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身弱之人必須要避開的幾個”能量黑洞”。
《黃帝內經》中說:“上工治未病”,真正高明的養生之道是預防問題發生。對于身弱之人來說,居住環境決定了你每天能量的基礎水平。
第一處: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 地下室陽氣不足,濕氣重,長期居住會導致陽氣匱乏。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在陽光不足的環境中生活,人體內維生素D合成會減少78%,免疫系統會顯著減弱。
第二處:高速公路、鐵路旁邊 高速公路和鐵路旁邊的噪音干擾會影響深度睡眠。美國睡眠醫學會的數據顯示,環境噪音每增加10分貝,優質睡眠時間會減少約12%。對于身弱之人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處:超過五層的老舊電梯房(無電梯) 每天爬樓梯對于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是極大的能量消耗。我的一位讀者小林,就是因為每天爬六樓,一年下來體重直接下降了10斤,氣色也越來越差。
第四處:西曬嚴重的房間 長期處于西曬房間的人,據能量學研究,體內”火氣”過重,容易導致脾氣暴躁、失眠、皮膚問題。特別是在夏季,西曬房間的溫度比普通房間高3-5度,對于身弱之人來說是額外的能量消耗。
現代生活中,有些物品看似平常,卻是身弱之人能量的無形掠奪者。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物品正在24小時不間斷地消耗著自己的能量。
第一物:長期不用的電子產品 根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研究,即使處于待機狀態的電子產品也會產生電磁輻射,影響人體細胞的正常代謝。身弱之人對這類微弱但持續的干擾特別敏感。我的一位客戶在清理了家中8臺閑置電子設備后,睡眠質量提升了52%。
第二物:破損的鏡子 在傳統風水學中,破鏡不僅不能聚氣,反而會”漏氣”。從現代心理學角度解釋,破損的物品會給大腦潛意識傳遞”不完整”的信號,增加焦慮感。特別是鏡子這種每天都會使用的物品,其影響更為深遠。
第三物:枯萎的植物 曾有植物學家通過專業儀器測量,發現枯萎的植物不僅不能釋放氧氣,反而會釋放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對于身弱之人來說,家中的植物要么茂盛,要么不留,半死不活的植物是最大的能量消耗源。
在所有影響身弱之人的因素中,有一樣東西的危害性最大,卻常常被人忽視。
那就是——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的人。
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一切物質本質上都是能量的振動。哈佛大學的情緒研究實驗證明,人的情緒會像wifi信號一樣向外輻射,并影響周圍的人。
對于身弱之人來說,與長期處于憤怒、抱怨、嫉妒等負面情緒的人相處,就像是一個漏氣的氣球試圖從另一個漏氣的氣球獲取空氣,不僅無益,反而加速了自身能量的流失。
我曾經有個朋友小安,體質虛弱,卻不得不每天與一個極度負能量的領導共事。三個月后,她不僅體重下降了7斤,還出現了嚴重的胃病和失眠。直到她換了工作環境,這些癥狀才逐漸改善。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建議身弱之人采取”三步能量保護法”:
1. 能量邊界清晰化
學會說”不”,不要勉強自己參加消耗能量的社交活動
每天給自己至少30分鐘的獨處時間,用于能量恢復
使用”三米法則”:與負能量的人保持至少三米的物理距離
2. 能量場修復儀式
每天清晨起床后,面向太陽進行5-10分鐘的深呼吸
選擇純棉或真絲面料的衣物,這類材質有助于維持人體自然的能量場
睡前15分鐘,用溫水(約38度)泡腳,幫助能量循環
3. 持續的能量屏障構建
定期清理居住環境,保持窗明幾凈
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徹底的物品整理,丟棄不用的物品
在家中放置能量石或水晶,如紫水晶、黑曜石等,以穩定能量場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迷信嗎?其實,從現代科學角度看,這些做法本質上是在優化我們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增加正面因素的影響。
記住,對于身弱之人來說,不是要變得更強,而是要學會保護自己本就不多的能量。管理好你的居所、物品和人際關系,你的身體狀況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驚人的改變。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