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屋角5不放,富走家財喪”,你家的屋角放著啥?別踩坑
148 2025-07-12
在中國古老的思維體系中,人和大自然之間始終存在著某種神秘的連接。古人在長久的生活實踐中發現,若將房屋建設在河流的北側,山巒的南隅,那么房屋將會享有更多的陽光、較少寒風的侵襲,另外在躲避洪水沖擊的同時還能引河灌溉,如果左右兩側還伴有山巒的護衛,讓房屋處于易守難攻的區位,那么這種自然地理條件則更加的完美。
中國古代堪輿師通過對環境的大量觀察和研究,逐漸掌握了一些自然規律,同時把這些自然規律和某些神秘的超自然現象相融合,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并用于指導房屋營造、陵墓堪輿等社會生產活動。而在套理論中,“風水寶地”這一概念始終是堪輿相宅活動所追求的理想環境模式。
“風水寶地”的理想標準為背山面水,左右防衛——即首先建筑基址的北側得有山,所謂“來龍”,以山巒作為建筑屏障;左右側有低嶺崗阜方位,所謂“左青龍”、“右白虎”;此外,房屋前側須有池水或者是河流蜿蜒而過,而水前也得有遠山近丘的朝案作為對景,以此來相互呼應;建筑基址就正處于這種山水環擁、樹木茂密、河流清澈的核心位置。
下面來給大家詳細的分享一下這個理想的基址堪輿模型。
“風水寶地”理想模型
太祖山
太祖山代表基址后側的山巒之首,占有絕對首要位置,其周邊有群山簇擁,并均分支于太祖山。
少祖山
少祖山等級次之,它代表“龍脈”從太祖山分支出來往周邊蔓延后又再次凸起的星峰。
父母山
父母山,等級位于少祖山之下,還可以稱為主山、坐山、樂山、來龍山,是龍脈盡頭處的山峰,在其山下則是結穴的“龍穴”位置。
龍穴
龍穴,是千里來龍的終結所在,也是龍脈氣息的聚積之所,被認為是最佳風水位。
明堂
在龍穴之前的空曠地帶,其有內外二分,靠近龍穴的平地被稱為內明堂,此區域不能太過寬廣,以此來達到藏風聚氣的目的;離龍穴較遠的平地被稱為外明堂,此區域和內明堂相反,這個區域以開敞為宜,以求長期發展。
抱水
龍穴前的水域,形狀需呈半月牙形狀或者環形,以象征抱水之勢,這樣可以使得基址的生氣聚攏而不散,所以現存很多古村落的前側區域都有環形水域。
福建五鳳樓前半月形水塘,網絡圖片
安徽宏村半月形水塘,網絡圖片
青龍山
青龍山是基址左側的山巒,所謂“左青龍”,其也稱為左輔、左翼。
白虎山
白虎山是基址右側的山巒,所謂“右白虎”,其也稱為右弼、右翼。基址有了左青龍、右白虎的加持,氣息得以留藏,形成了所謂“虎踞龍盤”之格局。
護山
護山是左青龍右白虎山巒以外的層層山崗,護山和白虎山、青龍山此類相對低矮的山丘一道,被稱為通砂山。
水口山
水口山是河流離明堂而去位置的兩側山丘,臨水成對立格局,這種山通常被稱為獅山、龜山或者蛇山等,典型的例子如如漢水和長江的合流區域,武漢長江大橋兩側的龜山和蛇山形成“龜蛇鎖大橋”的守護之勢。
“龜蛇鎖大橋”格局
案山
案山為基址前方一水相隔的近山,一般是較低的山崗,像筆案一樣,以此作為基址的近處對景。
朝山
朝山是基址或者是父母山遙相呼應的遠方山脈,通常式基址前端視線的收束點。
龍脈
龍脈是串聯太祖山、少祖山和父母山等主要山脈的脈絡之上,猶如大動脈一樣連接重要節點。
從自然氣候和生活生產角度來講,基址后側的祖山、少祖山和父母山可以作為屏風,阻隔北方侵襲而來的寒氣;而對面的水域可以吸收接納夏季東南方向的涼風,并獲得日照,同時方便日常生活和農業灌溉;基址前側的山巒可以阻隔洪水之災;而加上左右兩側的山川守衛,可以讓基址區域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穩定的生態環境,而且從軍事角度來說可以說易守難攻。此種風水格局對于過去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的小農經濟發展模式來講,實在是完美的大吉之勢,隨著歷代的傳承,此種“風水寶地”的擇址模型逐漸稱為中國風水學中堪輿相址的理想標準。
村落上佳風水格局
住宅擇址的兩種上佳格局,底圖為《風水與建筑》中插圖
以上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風水寶地”的思維模型,本篇就分享到這里,下期見。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1.易經[M]. 蘇勇 點校.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2.《風水與建筑》——程建平 孫尚樸
3.網絡資料。
... The End ...
古建漫談
一個醉心古建筑的小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