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你身上有上等風水,不要做破風水局的這三件事
95 2025-07-13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今天是陽歷的三月三十日,離2021年的清明小長假不過一周的時間。仲春與暮春交匯之際,旅行計劃也被許多人提上了日程。不過在歡樂之余,這一天也是全國最大規模的祭祖日。外出打工的人紛紛回到家鄉,為逝者送去祭品,聊表內心思念的同時也固守了自己的孝心。
歷史發展到現在,中國人一直有“逝者為大”的觀念。既然是同另一個世界的人打交道,老百姓當然也是流傳有許多說法和禁忌。比如這句“上墳帶上三種人,祖先高興財上門”,別的咱們就不說了,這一旦和財運掛鉤,那必須安排上,上墳必須帶上哪三種人呢?
不管時代如何演變,孝道一直是形成現代人際關系和諧的價值淵源,所以孝順從來都是位居首位的。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一方面代表自己的家族后代興旺,另一方面老祖宗在九泉之下看到如此優秀的子孫,自然也會為他們進行保佑,運勢當然不用多說。
從風水學的角度出發,清明這一天是老祖宗的節日,陰氣比較重。他們陰陽交泰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也必須保持陰陽平衡。人多的話陽氣比較旺盛,同這些陰氣相克,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陰氣過重的話容易造成老百姓說得“通陰”,自然是不吉利的代名詞。
前面我們說過準新娘是不允許上墳的,因為從根本的角度出發,他們都還是外人。當然在過門之后的第一年,一定要來到祖宗的墳前,在燒紙錢的過程中介紹新成員,這也是老百姓口中常說的“認祖歸宗”。
逝者在另一個世界無非兩個心愿,一個是希望子女們和睦,另一個是看到子孫成家立業。既然這一幕已經成為了現實,老祖宗看到之后當然也很高興。在另一個世界為他們保佑,財運福報還用說嗎?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那些可以光宗耀祖的人。其實對于這樣的場景我們并不陌生,電視劇中也經常會看到,那些成就大業的人,都會按時回鄉祭祖。一方面就是我給你們長臉了,讓九泉之下的老祖宗都跟著高興,同時也可以得到他們的精神庇護,接下來的事業上順風順水;
另一方面中國人不會忘本,在這些人眼里,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正是老祖宗在另一個世界的保佑。不過咱們話說回來,子孫后代還是要有能耐有本事,不然給了你財運還是抓不住,最終的結果也只是一無所成。
其實對于品史君來說,我認為每個人都應當成為“參與者”,為什么這么講?其實我在最初是持中立態度的,因為這些說法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站不住腳,不過能流傳到今天那也一定是有道理的,信則有不信則無,完全在于我們自己。
不過昨天品史君在評論區看到這樣一條留言: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在這講傳統文化?是怕我們不知道你們無聊還是你覺得我們無聊?這樣一看好像還挺有道理,但你有沒有想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曾遭遇過無數次外族入侵,那為什么還能屹立在世界東方?
難道是因為特有的語言?那為什么英語成了所有人學習生涯中的必考科目?是因為特有的服裝?那為什么漢服成了一種藝術,只有少數人在穿?猶太人面對其他民族的迫害,流亡了上千年,在上個世紀完成了復國,靠的是什么?只因他們所有人對上帝的信仰是不變的。
我們中華民族亦是如此,只不過這個上帝是“傳統文化”。不管社會如何演變,它流淌的中華血液不會改變,它蘊含的中華精神不會替代,它挺直的中華脊梁更不會彎曲。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必定是,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