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屬相禁忌:1、第一:屬龍的人,不宜養小白兔
62 2025-07-13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吳新光
欲見山河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水土保持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2023年以來,保定以太行山等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為重點,以小流域為單元,大力推進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
初冬時節,在淶水縣交界口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現場記者看到,兩側山坡比較緩的地方,野生荊條間栽植了許多側柏,綠油油的一片。
“七八月份雨季的時候,用魚鱗坑造林,魚鱗坑呈品字形布設,也是為了留蓄山水,保證了側柏的成活率。”淶水縣水利局水保站站長王金艷介紹,以前山坡上都是野生灌木荊條,在綜合治理工程中栽植水保林側柏,林木多了能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讓荒山綠起來。
淶水縣交界口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位于淶水縣三坡鎮,涉及交界口村、紫石口村2個行政村,遵循“生態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按照“不擾動、少擾動就是最大的保護”思路,以小流域為單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漿砌石谷坊壩、蓄水池、排水溝、擋墻,栽植水保林、經濟林等。通過各項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實施,使交界口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得到綜合治理,增強了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記者看到,這里屬于典型的兩山夾一溝的地貌,山上邊的溝比較陡,共建設了9道漿砌石谷坊壩,相當于建設了9個大平臺。
“此次綜合治理工程,主要從生態角度考慮,‘小水不出山,大水緩出川’,這個川指的就是這道溝。以往汛期山上來水,容易沖刷這道溝,造成水土流失。如今,建設這些谷坊壩,就是為了攔蓄上邊的土、泥沙、水,讓大水緩緩流出去,緩解對這道溝的沖刷,達到水土保持的效果。”王金艷解釋了谷坊壩的作用。
如果山洪暴發,也不用害怕,綜合治理工程還建設了排水溝。記者看到,山下是一條長長的排水溝, 可以把上游來水收集起來,通暢地流下去,下游是拒馬河的一個支流——小西河。
60多道干砌石田坎,呈臺階式分布,就像是梯田,田坎比地面高出10厘米,既能存水,又能減少土壤的流失,保護耕地。“以前這里的土地都是荒廢的,沒有種農作物、果樹。如今,田坎里種上了蘋果樹、核桃樹等果樹。”王金艷說,綜合治理工程完工后,這些經濟林以及山坡上的水保林都移交給村集體,提高流域內村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樣,在唐縣茶葉莊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現場,也建設了田坎工程,也就是田坎梯田。
唐縣茶葉莊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位于黃石口鎮,地貌類型屬于中低山區,涉及鶴峪口村、茶葉莊村2個行政村。建設工程包括護村壩、護地堤、小塘壩,以及在荒山坡上栽植酸棗樹等水保林、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等。
該項目施工公司負責人王月進介紹,以前山坡都是荒坡,現在通過田坎整修建成了大平臺,不僅能增加土地面積,還能防止水土流失。目前,田坎里種植了蘋果樹、桃樹、桑葚、山杏等經濟作物。
“附近2公里有一個仙鶴峪景區,景區內有懸空寺、百年古茶樹,自然風光優美,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唐縣水利局副局長王建虎介紹,以前,茶葉莊小流域坡面水土流失比較嚴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生活垃圾隨意亂扔,這不僅影響了當地村民的人居適宜性,制約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而且還造成了下游河道及水體、水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因此,為治理水土流失、提升人居環境,設計茶葉莊小流域為生態旅游型清潔小流域。
王建虎說,小流域治理項目立項之初就考慮與附近景區很好地融合起來,治理后的小流域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小流域內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村莊環境得到改善,水源得到保護,生態環境更加自然和諧,村民的生活品質提升了,村民也增加了收入,來景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未來產業調整的重點就是走生態旅游產業路子。
唐縣茶葉莊村村民賈慶義家里種了幾畝玉米、黃豆。在賈慶義看來,小流域治理工程,讓山里的環境變好了,山里稀缺的耕地保住了,村民們打心眼里高興。
本文來自【河北經濟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