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三不送,送了變仇人!這些花千萬別亂送人!好心辦壞事!
110 2025-07-16
文/高樹勤
頻陽博物館收藏有購買墓地記碑一通,俗稱買地券。由于風俗所使,此類明清碑記并不鮮見,惟此碑中一字引起了我的興趣。
“記墳于莊西南東西珍(畛),取申山寅向。地中長七大尺三小尺,同闊五大尺二小尺五寸,凈地一分七厘四毫一系六忽三抄,護墳五分零七毫七系零八抄四,共地六分八厘一毫八系七忽五抄”。
文中度量單位雖用尺,但卻有大尺、小尺之分。十寸為尺,人所共知,然而大尺是什么概念,當代已少有人知。古時度量士地,以60平方丈為一畝,故又稱丈量,但此碑未用丈而用大尺小尺,其中便有了玄機。先了解丈量工具:取兩根五尺長扁方木,齊頭用鉚釘穿在一起,可開合。兩桿各有刻度,重疊五尺,開即一丈,故稱丈桿子。為方便操作,一般只撐開按90度固定,如圓規狀,這樣,按等邊三角形原理,其兩腳著地時距離仍為五尺。兩腳交替向前,一次五尺,俗稱一桿子。量到地頭一桿子不夠,即用桿上刻尺著地度量。長寬相乘除以60即為田畝數。由此可知五尺即一桿子為一大尺。如遇估產或其它情事所致的非正式丈量,則不必拘泥,直接用步蹺,每兩步計為一桿,但除十分有經驗者不能為。
隨著時代進步,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土地度量單位改按平方米后,“丈桿子”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除了古碑的文字記錄,現實中,丈桿子活躍于打士豪、分田地以及成立合作社、人民公社等特殊時期的過往,還在許多人腦海里留下熟悉而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