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臺放兩枚硬幣,真的太厲害了,好多家庭不懂,鄰居見了紛紛學
85 2025-07-27
文|徐 來
編輯|徐 來
《——【·前言·】——》
華為干了一件大事——300億直接扔進貴州山里,目標是建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
說貴安能撐起未來AI世界的大梁,可真有那么神?
數據、電力、氣候,到底是資源誘人,還是另有籌碼?
2025年,華為宣布一筆300億元的超級投資,地點選在貴州貴安新區,動靜不小,場面夠大。
48萬平方米的體量,相當于67個足球場連在一起,不是噱頭,是整整一期的建筑面積。
真刀真槍砸錢,項目名叫“全球最大智算中心”。名字不虛。
這地方要塞進100萬臺服務器,干嘛用?
存全球170個國家的管理數據,還要干各種重活:影視特效渲染、氣象模型推演、IT認證培訓。
算力規模壓在一起,每秒能干掉1.5萬億億次浮點運算,相當于125臺目前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一起開工,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數據中心”,這是城市級的AI引擎。
這些“機器大腦”得安分待在25℃恒溫環境里。
空調扛不住?換方法——華為上液冷技術,服務器泡水里冷卻,像泡溫泉一樣恒溫運轉。
能把能源使用效率(PUE)壓到1.12以下,年節電10.1億度,不僅少燒電,還省掉81萬噸碳排放。
冷靜下來想一想,這可不是少數幾個冰箱節能的問題,這叫能源級別的“削峰填谷”。
說到底,錢燒到這程度,是不是值,還得看它能干啥。
華為不單是搞基礎建設,這里還承擔全球華為云的IT培訓和認證業務。
全球員工的入職流程、業務培訓,全指望這里開課。
它還參與了《哪吒2》的后期制作,超過四成的特效鏡頭,就是在這處理的,一個片子能拉來多少算力?隨便一場爆炸鏡頭,可能要上百小時的渲染。
這背后還有個強力背景:2024年貴州全省的算力總量,已經到了54.20EFLOPS,占全國的23%。
而華為云一家公司,就對當地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拉動了60%左右的貢獻。
這個比例,要是放在任何一個東部省份,都是重量級資源配置。
大家可能想問,300億敢砸進去,華為圖什么?答案一半在數據,一半在地理。
選貴安,不是拍腦袋。貴安這塊地,天時地利幾乎全占了。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風水寶地”,而是真正做數據中心能省下大筆成本的地方。
氣候年平均溫度14到16℃,夏天也就22.5℃,這溫度簡直是給服務器量身定做的。
用自然風就能降溫,空調用電少了40%,算下來一年能省900萬度電。
看不出啥?那得按數據中心標價來算。900萬度,按每度0.35元電價就是315萬元,東部地區這賬翻一倍都不止。
再看電。貴州水電不止多,而且便宜。
裝機容量1945.5萬千瓦,占全省的42%,全靠山里的水流發電,穩定、綠色,還不貴。
電價低至0.35元/度,全國平均是0.87元/度,有些東部城市甚至高到1.5元/度。
一來一回,數據中心一年能省電費6億元,六個億,放在哪兒都是一根超級救命稻草。
數據中心最怕震,一震斷電,數據全完。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周邊無大地震帶,喀斯特地貌穩得很,這地形連騰訊都眼紅——已經在貴安七星山洞里挖出了個大型洞穴數據中心,服務器藏山里,又穩又冷又保密。
資源多就夠了?還不止。
貴州的電不光便宜自己用得起,還每年往廣東送電500億千瓦時,堪稱“西電東送”的穩定源。
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6%,水、火、風、光都能互補用,儲能也跟得上節奏。
看得出來,這地方不是傳統的“山溝溝”,而是個新型能源網絡的戰略核心。
想清楚這一點,才明白為啥騰訊、華為都往這跑,是選地選資源選安全,把最貴的“數據資產”搬來一個最省電的角落,這比買地蓋樓更像是在調兵遣將。
貴州想留住華為這樣的玩家,不只是拼氣候和水電,政策才是真正的底牌。
很多人看不懂,覺得一個山地省份,怎么能吸引這么多高科技巨頭?
答案很現實:政策給得足夠狠,企業才能放心扎根。
貴安新區的土地,價格低到讓沿海開發商都覺得魔幻。
騰訊在那邊拿了770畝地,幾億元就搞定,而深圳同樣面積,至少50億元起跳,別說華為,哪怕是初創企業聽到這個對比也會心動。
還有大數據企業前三年免征所得稅,后五年還減半收,這是實打實地放血讓利。
寬帶這種常年支出也有補貼,最多每年補50萬元。
華為這么大的體量,一年下來的各種成本差價,是億級別的節省。
人才方面,貴安給得也不手軟。
只要是真才實干的技術骨干,高管直接給10萬元購房補貼。
個稅返還上,年收入超過3萬元的部分,90%都能拿回來作為獎勵,這么一來,人才不是流動,是奔著貴安去扎根。
數據統計很能說明問題:截至2023年,已經有超2.4萬人才落戶貴安新區,而這只是開始。
一條一條看下來,沒人會覺得這是短期促銷,這是布局。這些政策不是為了一兩年指標,而是為了撐起,整個西南地區的數字經濟體系。
從2015年之后,貴州就像是下了一盤慢棋。
一步步推進數字經濟,搞培訓、建園區、鋪管道。
到2023年,貴州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已經到了42%。
貴安新區,成了1000多家大數據企業的聚集地,像拼圖一樣堆出一個云網生態。
華為在這堆圖里,是那張最大最重的拼圖,帶來的不只是技術,還有資源、標準、協同體系,它來了,整個生態才能運轉得更快更穩。
這場局,最終還是要放到全國格局里來看,貴州不只是想當資源提供方,它還要當樞紐。
“東數西算”戰略,貴州是重要節點,貴安是中樞地位,而華為的數據中心,就是給整個國家的算力調度,安上一臺高性能發動機。
先看位置。貴州正處于西南中心,1000公里半徑能覆蓋重慶、廣東、廣西、四川、云南。
等于說,不管南北,不管東西,數據走哪條路都能調度。
物流、能流、數流三網融合,華為在貴安的項目,相當于中心節點的總控臺。
再看網速,數據不怕多,就怕堵,貴安到廣州這條線,網絡時延壓了整整30%,只要10毫秒就能跑完。
這速度,才能撐起高強度AI訓練、渲染調度、跨區協同。
全省建起400G全光骨干網,貴陽直連京津冀、長三角,這不是單打獨斗,是全網聯動。
到2025年,目標已經定了。
貴州算力規模要突破1000億元,智算占比超過90%,華為這個中心要撐起,全球最大智算集群的名號,不是嘴上說,是有章有算。
2024年,貴州算力交易額已經到113.51億元,貴安超算中心開始承接影視渲染,《流浪地球2》的多個鏡頭就在這里跑出來。
一個個大項目背后,是數據、能源、資金、人力的密集流動。
貴州想做的,是把自己從“老工業基地”徹底轉身,變成全國AI算力調度與存儲的核心地帶。
華為押300億,不只是看中今天的政策,而是認準了這座山谷后面的勢能。
參考資料
1. 《貴安新區打造“東數西算”國家樞紐節點中心》- 貴州省政府網,2024年12月發布
2. 《華為全球智算中心落地貴安:液冷技術加速綠色數據革命》- 《中國科技日報》,2025年1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