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風水暴富指南:3招改命,貴客臨門!
194 2025-07-07
風水術是何時起源的?
這個問題學術界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風水相地之術,在人類活動初始就有的。
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一座仰韶文化時期的古墓,葬有一壯年男性,身體呈南北方向仰臥,他的身體兩側分別用蚌殼砌成“青龍”與“白虎”之象。東邊“青龍”長1.78米,西邊“白虎”長1.39米。這是中國最早的“青龍、白虎”風水之形態。
在仰韶文化的村落遺址上,已經清晰地規劃出居住區、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三個部分。仰韶文化時期的聚落建筑的布局整齊有序,半坡聚落保存較完整,居住區在中心,有一座大房子為公共活動的場所,其它幾十座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布局。可看出這是經過精心選址和規劃過的。
仰韶文化的墓葬總數達1100多座,各墓地的主向比較一致,除北首嶺為北、西北向外,余者均為西向。這說明仰韶文化墓葬定向的原則是以西向為主,西向是指向日落的地方。從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已有風水方位的概念。
有文字記載的相地,可追溯到公元前十幾世紀的商代殷人的甲骨占卜,卜辭有不少作邑(“作邑”指的是相地、選址、筑城)的記載。例如:
“己卯卜,爭貞:王作邑,帝若,我從,茲唐。”
這段卜辭的意思是:殷王要修建城邑,卜問天帝,所選的這個城址是否符合上天之意?
《商書·盤庚》記載了商王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時說:“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意思是說:“天帝將授命我們在此建新邑,永遠昌盛”。這充分表明:商朝人的遷都建邑等活動中,都有相地、占卜等風水行為在里面的。
到了周朝,相地之術已成為國家一項重要的事務。據《周禮》記述:圍繞建筑選址營造活動共分為兩類事務:
一類事務是“地官司徒”所掌管的對土地的考察、選址和規劃。其中涉及到“土會之法”、“土圭之法”、“土宜之法”、“土化之法”、“土均之法”、“任土之法”及“形體之法”等等。
另一類事務是“春官宗伯”所掌管的“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禮”,主要是以占星、卜筮、占栻等方法來抉擇城市、宮宅、陵墓、宗廟等建筑方位的吉兇和興造時辰。
這兩類事務傳承后世,形成了風水的兩大流派,即“形勢宗”和“理氣宗”。
中國風水術真正的成熟期是在漢代。漢代出現了一批有關于風水堪輿的的著作,如《周公卜宅經》、《宮宅地形》、《堪輿金匱》、《圖宅術》等。這些著作不但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還與“黃道”等天文學相結合,將時間與方位與吉兇觀念成為一體。推動了帝王陵墓的建制發達。
魏晉南北朝的玄學興盛和山水美學的發展,又把風水學向前推進了一步。魏人管輅所著《管氏地理指蒙》,晉人郭璞著《葬經》,南北朝的王征著《黃帝宅經》等,都是影響至今的重要風水學著作。
唐代出現了風水學史上的重要的大家——楊筠松,其所著《青囊奧旨》等書,對后世的風水學影響極大。楊筠松被認為是風水學中“形勢宗”的代表——江西派的創始人。
宋元時期,理學盛行。周敦頤著《太極圖說》,將太極和陰陽八卦從圖式到理論重新做了闡釋,進一步豐富了當時風水學的理論。此時羅盤指南針已經廣泛應用,使風水學更加的繁復與充實。因風水學在宋代的發達,于是出現了專以看風水為職業的“葬師”、“陰陽先生”。
一個行業一旦市場化、成為一門生意,便會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葬師們為了生意,則各立門戶,學理互不相通。甚至在理論上開始相互排斥,抵觸。面對同一塊風水基址,常常是這一派認為是吉地,另一派則認定為兇地,給風水學帶來了極壞的不良影響。北宋司馬光曾記錄了當時因下葬請葬師給看風水,卻因不同葬師的理論相左而致死者不能安葬的混亂局面。《司馬氏書儀》卷七記載:
“葬師所有之書,人人異同,此以為吉,彼以為兇,爭論紛紜,無時可決。(死者)其尸柩或寄僧寺、或委遠方,至有終身不葬,或子孫衰替,忘失處所,遂弁捐不葬者”。
風水學各派理論互不相通,相互排斥的不良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同流派對同一地址常做出相反的吉兇判斷,讓主人感到困惑。
明清時期,風水學的影響力仍然可達廟堂之高至江湖之遠,明清龐大的陵墓均是出自風水師的規劃之手,宮廷建筑亦是如此。朝廷專設有風水師的部門和職務。明代設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歷、回回歷四科;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清代仍稱為欽天監,并設監正、監副等官。
在民間,風水師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在民間流傳的社會職業等級排列的“上九流”、“下九流”中,風水師排在“上九流”中的第四位,僅次于師爺、醫生和畫工。
風水學中的流派,丁芮樸在《風水祛惑》中說:“風水之術,大抵不出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風水學大體上分為兩大派系——形勢派和理氣派。
前文說過,這兩大派系的起源于周朝時的“地官司徒”和“春官宗伯”所掌管的兩類事務,約在公元三世紀時就已經形成了。
形勢派以楊筠松、曾文迪為代表,側重于建筑物周圍的山水形勢的觀察,以定向位,與龍、穴、砂、水相配。這一派主要活動在江西一帶,故被稱為江西派。
理氣派以賴布衣、王伋為代表,側重于建筑物的方位理氣的推演。因興盛于福建地區,故被稱為福建派。
理氣派由于將陰陽五行、八卦、河圖、洛書、星象、神煞、納音、奇門、六壬等數術都收入其理論當中,形成了十分復雜的風水學說,故在理氣派系內又分出諸多派別,比較典型的有:
1、八宅風水
八宅風水著作有《陽宅十書》(明·王君榮著),《八宅明鏡》(清·箸冠道人撰)等;八宅風水中主要使用兩種方法。一種叫“大游年法”,就是“以門定宅”,把宅門的八卦方位作為整個宅院的基準方位,然后分布游星。游星分為“伏位、天醫、生氣、延年”四吉星和“五鬼、六煞、絕命、禍害”四兇星。然后根據游星分布的吉兇方位來確定宅院不同單元的功能,例如在把“生氣”方位用做臥室,把“六煞”方位用做廚房等等。
另一種方法叫“福元法”,即根據八卦納音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將宅舍分為“震、巽、離、坎——東四宅”,和“乾、坤、艮、兌——西四宅”;宅主也按命卦納音五行生克分為“東四命”和“西四命”;東四命住東四宅,西四命住西四宅,叫做“宅命相配”。
如果宅院中居住的人多,爺爺、父親、兒子老少三輩的福元都要考慮,那就再使用“截路分房法”。即用墻分隔出不同的院落,再根據各院落居住的主人的命卦,以“宅命相配”的原則,確定院落的門的朝向,從而分隔出不同的東四宅或西四宅來與主人相配。
2、三合風水
三合風水代表性著作有《地理五決》(清·趙九峰著)。三合風水主要是用于陰宅,以擇水為核心,故也稱之為:“三合水法”。此功法將二十四山向合成“金、木、水、火”四大局。每一局中都以十二長生(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配合“龍、水、向”,以向上“來水”和“去水”而論吉兇。我們所使用的羅盤,大多數圈層都是體現“三合水法”的。三合風水是陰宅中最主要的功法。近來也有人把三合水法用于陽宅,但顯得頗為勉強。
3、玄空風水(三元法)
玄空風水的代表性著作有《沈氏玄空學》(清·沈竹礽著)。玄空風水又稱“玄空飛星法”。其方法就是將洛書九宮格的“中五”提出,使之成空,然后再結合“三元九運”將九運的某運星填入中空,按洛書九星運轉軌跡進行飛星,以定吉兇。羅盤中的“三元盤”即是供玄空風水使用的。
4、翻卦法
翻卦法代表性著作有《輔星翻卦法》(假托黃石公著)。翻卦法以八卦翻出九星卦為主,然后再配合山水以論吉兇。如輔星翻卦,是根據納甲起以“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來推斷吉兇。輔星翻卦法多在潮汕地區陽宅風水中使用,北方使用不多。
此外理氣派還有一些民間流派,如“金鎖玉關派”等等,就不一一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