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照片3不放,放了家不旺,哪些地方不能放照片
71 2025-07-06
今日講《周易》第37卦---家人卦
風火疊灶香,家道即天道
諸位且看這家人卦,上頭巽風徐徐吹,下頭離火穩穩燒,恰似江南柴灶煮臘八粥——火候要文,柴薪要實,灶口進風得勻。《易經》講"風自火出",可不是教人空談家風,是要學那老茶客煮水,炭火紅而不爆,銅壺響而不沸。昔年張英寫家書:"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這便是得了家人卦的精髓。
這家道興衰,全在"各安其位"四字。就像蘇州評彈的三弦琵琶,弦松了不成調,柱緊了要斷音。錢镠王治家,立下"凡我子孫,陌上花開須緩歸"的規矩,這才是治家如烹小鮮的功夫。諸位可嘗過四川泡菜?秘訣不在辣椒多寡,在壇沿水常換,既密封又不死守。
六爻詳解
▎初九:閑立家規
光緒年間,寧波商人嫁女,嫁妝三十抬,最貴重的卻是卷竹簾——簾上墨書百條家規。新娘過門頭件事,把竹簾掛在廚房門楣,切菜做飯抬眼就見。如今"天一閣"藏書樓里,還供著這卷"油煙熏出來的家訓"。
諸位莫笑古人迂,且看重慶火鍋店傳代,鍋底配方鎖在保險柜,鑰匙分三房保管。這"閑有家"的智慧,恰似中藥鋪配藥,君臣佐使各歸其位,方能煎出太平湯。
▎六二:中饋養德
天津衛"狗不理"包子鋪,第三代傳人高掌柜有個怪癖——每日頭屜包子必親自調餡。他說:"祖宗教的,當家人手上得沾油鹽。"果然分號開到南洋,餡料配方始終未走樣。這便應了"在中饋"的卦象,如同紫砂壺養久了,白水倒進去也有茶香。
治家最忌心浮氣躁。蘇州繡娘教女,頭三年只許繡直線,后三年才準碰牡丹。看似慢工,養出的卻是"平江路上一根針,繡盡江南三月春"的穩當性子。
▎九三:嚴慈相濟
桐城方苞家訓嚴苛,子弟晨讀錯字,罰抄《說文解字》十頁。某年族中失火,眾人搶出祠堂牌位,方家兒郎卻冒死抱出訓詁書箱。后輩方東美成哲學大家,仍說:"幼時戒尺響一聲,抵得過萬卷閑書。"
嚴霜不殺草根,反促春苗破土。諸君可見景德鎮窯工教徒弟?新胚入窯先潑冷水,驚出冰裂紋才經得起烈火。當年梁啟超給子女寫信,剛批完文章"太過輕狂",轉頭又寄去新購法帖,這才是剛柔相濟的父愛。
▎六四:德厚傳家
民國上海灘聶家,年年臘月往窮人門縫塞"暗米票",票上不具名,只印蓮花章。直到聶家后人捐出豫園,百姓才知持續三十年的善舉。這"富家"之道,恰似揚州鹽商建書院——黃金散盡時,文脈正綿長。
真富貴不在朱門深,在仁心厚。諸君可聽過"義門陳氏"?北宋時三千人同炊,連看門狗都等齊百條才開飯。皇帝賜匾"天下第一家",他們卻把匾額掛在糧倉,說:"全家吃飽飯,才是真體面。"
▎九五:身教成風
曲阜孔廟前的族長,祭祖時必親手灑掃臺階。某年大雪,七旬老者跪行擦拭"萬世師表"碑,身后孔氏子孫默立雪中,無一人撐傘。這般身教,勝過千條族規。如同武夷茶農傳藝,師傅從不言傳,只讓徒弟跟著采三季青葉。
治家如寫瘦金體,筆鋒要藏骨力。錢鐘書家訓"不準借藏書",自己卻常在書邊批注"此頁可抄"。楊絳說得妙:"他哪是吝嗇,是怕人讀書如走馬觀花。"
▎上九:信威自成
平遙日升昌票號,傳家寶是張泛黃匯票——咸豐年間某掌柜誤兌百兩,老東家自掏腰包補窟窿,罰跪三日卻留任如初。后來票號憑此信譽,匯票流通俄蒙邊境。這"有孚威如"的奧義,恰似同仁堂藥目序言:"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威儀不在聲高,在滴水穿石。徽商胡雪巖破產時,把最后五兩銀子系在母雞腳上,托人捎給欠薪的伙計。這只"守信雞"后來被供在胡慶余堂,成了活招牌。
家人三昧
? 守位如擺棋:老北京旗人教子弟,核桃要揉七年才許入懷,規矩養足了,玩物也能修心性。
? 蓄暖似焙茶:福建茶農焙巖茶,炭火隔灰煨三天三夜,火急了焦糊,火慢了返青。家風傳承,急不得慢不得。
? 傳德若釀酒:紹興黃酒傳代,新娘子過門要往酒缸投顆青梅,酸澀化在歲月里,啟封時滿室醇香。
諸位且看這灶膛灰,冷了一搗就散,熱時卻能保溫整夜。當年百丈禪師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清規,九旬高齡仍下田,弟子藏他鋤頭,他便絕食。這般家規,看似嚴苛,內里卻是"不勞動不得食"的慈悲。
臨了給諸位說段真事:江南有個船娘,丈夫捕魚失蹤,她獨自撐船教子。每晚船頭掛兩盞燈,說"你爹看見燈,就找得著回家的路"。兒子后來成水文大家,畢生研究長江航道燈標。這家人卦的學問,盡在船頭那兩盞不滅的燈里。
一簞食,一瓢飲,
尋常日用皆是道;
半句諾,半生守,
瑣碎光陰總關情。其實結合《道德經》來看,筆者還有一話要說:
治家要有威信,家長的威信不是自己作威作福強使家人信服,而是得知與反身修自己。身教永遠重于言教。家長若能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家人自會效法而行。此時才會家旺。#周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