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在眾多的歷史文化當中,俗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間特別受追捧。通俗易懂,是勞動人民總結的智慧。但是有些俗語,卻充滿著迷信神話色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什么意思?
在古時候交通很不便利,出門辦事也很不方便,尤其是出遠門,很多只能露宿荒野郊外。古人認為,在墳頭過夜比空宅老屋還是要安全一些的。

寧在墳頭過夜:很多人覺得墳墓很恐怖,實際上還好,從沒聽說說鬼嚇死人,只有人嚇死人。如果說墳墓真的有那么一絲恐怖色彩的話就是在夜間突然出現的一些小型的野生動物活動而出現的一些“詭異”的聲音。比如老鼠叫、夜貓子叫等。除此之外,荒墳夜宿基本沒什么危險的,只要膽子夠大就可以。

不從空宅老屋過:
首先,荒廢的老宅或者空屋,長期無人打理,門窗破舊甚至是損壞了殘缺不全,這種情況下風雪雨等都能進入這些荒廢的老宅。導致屋內的霉菌等細菌大量的滋生、灰塵太大,空氣不好,在這類老宅夜宿容易生病。

其次是這類老宅缺乏人們的打理,自然的就會出現臟亂差的情況。老宅肯定是蟲子無數、老鼠遍地,甚至是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還會有一些蝎子、蜈蚣等毒蟲,最危險的是房頂還有可能有蛇的存在,特別是在深山里的那類荒廢的老宅,出現這些毒物的幾率更大。

最后是房屋的安全性。沒人住的房子會破敗的相當快。加上風霜雨雪的洗禮,墻壁開裂、承重能力下降,房頂破敗不堪、房梁腐朽的情況是很常見的,要小心房子突然坍塌。
所以,相對的來說,在荒墳夜宿的安全性遠比荒廢的老宅要安全的多。

這句話有道理嗎?看看大家怎么說:
@姜校偉
說實話不住人的瓦房比住人的瓦房毀的快!那是因為常年不住人,屋里的潮氣重,房子的木板在潮濕的空氣中更容易腐爛,所以倒的快。
@獨立寒秋之
前面說的不錯,最后一條有問題:不住人的老屋破敗的快,不是因為沒有人氣滋養,而是因為沒有煙熏火燎,木頭易生蟲。

@小寶萌萌噠
有句話:心中無鬼,不怕鬼。好多故事都是編出來的,真正的有幾個人見過鬼?很久沒人居住的老屋,年久失修,受風雨的寖蝕,加上老房子一般采光不好,比較陰暗潮濕,容易滋生細菌和一些蟲類,還可能會有一些老鼠,黃鼠狼,蛇,貓等小動物在那里居住,因為平時很少有人去那里打擾它們。人一去了,不光人容易受到驚嚇,小動物也會受到驚嚇,而出現四散逃跑的現象,所以讓人感覺老屋陰森恐怖不干凈。如果從長遠的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哪個地方沒死過人,有打仗殺死的,還有餓死的,老死的,病死,總之怎么死的都有,我們腳下不知道踩著多少白骨。相信自己,不要自己嚇自己,多做好事,自己努力學習工作才是硬道理。

@文通
古代人一般以迷信而論,近代人以哲理而論,出門在外前尋不見店,后找不著村,在人多行走,只要能找遮風避雨的地方,如古宅老屋及山場廟宇,堅固可以歇會,至于墳墓不可能歇或夜。在一個人的情況下,不管是墳老房屋及廟宇都是不敢住,只能奔找住人地方。

@無用戶名稱
十五歲之前沒少在墳邊睡,小時候家里看果園,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那個果園里面都是墳,最少也有四五十座,房前屋后左右都是墳,正門前十來米就是兩座,還是清朝的墳,上了初中我住校,因為親戚在學校食堂,住的學校最后面一間土胚房,我們四個女孩一個屋,屋子后面緊挨著兩座墳,但也都沒覺得害怕啥的,夏天還去墳堆里找蝎子。

總結: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說睡在墳地里有點害怕,但沒有危險,而如果住在空宅老屋,就可能有諸多未知的危險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