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有講究!添土3大禁忌,這4類人最好別去!有啥講究和道理
72 2025-07-07
名家畫廊 | 徐冬冬,創建了獨具風度的中國抽象繪畫流派,提出“心造境”藝術思想,繪畫語言融通中國傳統意象繪畫和西方印象繪畫、抽象繪畫,作品色彩濃烈、肌理獨特,對宣紙的應用開辟了新技法。
開啟新的春天、新的四季、新的一年。畫無聲,從中卻好像能聽到冰封的河面與堅硬的大地在春風中萌動著、吟唱著,帶來了溫暖、柔和與活躍的氣息。雖然入目仍是冬天的褐色、赭石、深藍與白灰,但畫面的氣韻已然完全不同。
此時的北國,依然是冰雪連天、衰草漫漫的景象。寒林遠山,疏枝老樹,依舊未顯綠意,雨雪、低溫讓人們仍然包裹在厚厚的冬衣里,不敢輕易走出那人為制造的一屋暖熱。
但這樣的景象不再給人以荒涼蕭瑟之感了。就在這短短幾天之內,已然斗轉星移,換了人間!
幾天之前,站在冬的終點、年的末尾,大寒三候“水澤腹堅”還處在冰最厚、水至寒的狀態,冬在天寒地凍的高潮中鏗鏘結束。幾天之后,立春節氣來臨,開啟新的春天、新的四季、新的一年,天地之氣頓時不同,陽光忽然間就明亮了許多,東風吹過之處,春天來了!
如果說北國立春的氣息隱藏在冰雪之中,隱含在草木返青的等待之中,那么,立春時節的嶺南已是無限春光:桃花紅得嬌艷,俏立在青山綠水之間;玉蘭朵朵,盛放在藍天麗日之下;氣溫回升之快令人猝不及防,昨天還是冬衣在身,今天已是春衫夏裙了。
春是溫暖的,和煦的,明媚的,春的來臨卻絕不溫溫吞吞、柔柔弱弱,而是高亢有力!無論南北東西,天地之氣的變化都以一種迅猛、急切、激烈的狀態發生著,迅速地改變著世間萬物。天空,水波,那一片雪,那一棵樹,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觸摸得到的,觸摸不到的,一切都和冬天時節完全不同了。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也就是太陽達到黃經 315 度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春節氣與初候:“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東風解凍。凍結于冬,遇春風而解散 ;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 :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意思是說,天地陰陽之氣的繼往開來由立春開始,春木之氣,也就是消融冰凍、催生萬物的陽氣,由此開始主宰天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孕育著生命、飽含著溫暖、勃發著生機的陽氣昂揚著,舒展著,奔涌著,騰躍著,天地之氣發生了由“冬藏”轉向“春生”的嬗變,新的氣韻充盈在天地之間,這便是立春的力量,這便是春天的本質。
冬的色彩具有了春的氣韻,并賦予天地極其劇烈的動感,春木之氣那破冰融雪、改天換地的氣勢,以一種特別的美感呈現出來,塑造出立春在二十四節氣中獨一無二的內在氣質。
“萬物含新意,同歡圣日長。”在吟誦立春的詩句里,我最喜歡這一句。我喜歡其中所含的天地之變,以及這種天地之變所蘊含的改變一切的力量和那無限明亮的美好。感悟畫作,便要讀出這非同尋常的立春之力與立春之美。
如果人們能體悟到立春那開啟春天、開啟四季的動人心魄的力量,體悟到柔美的春天是以勢不可擋的氣勢磅礴登場的,那么對春天的到來,內心在喜悅之外一定會多幾分敬畏。
這種歡喜與敬畏,是面對宇宙面對生命而生發的。
點亮“在看”,春滿長安萬物蘇,舉目已覺千山綠,立春快樂!
(收看收聽更多《夜讀》文章,請關注新華社微信公眾號、下載新華社客戶端。)
主播 | 吳煒玲
作者:徐立京
來源:節選自《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監審:于衛亞
監制:安濤
編輯:王朝、王宜玄、劉在
美術設計:趙丹陽
實習生:姜龍慶、尤伊湄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社音視頻部
立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