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因果,什么是運氣
關于因果律,很多人都云里霧里。當我跟你談因果,可能很多人腦海里面,第一反應就聯想到天上的菩薩,因為在大家固化的思維中,會認為因果是菩薩提出來的,但是實際上,因果概念,不是迷信思維,而是哲學思維,是值得大家科學的去辯證和學習的。
因果律,是指所有自然事物之間最重要,最直接的關系,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者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也就是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到因果律,我們必然要講到一個東西,就是運氣。

很多人會把因果律和運氣聯系到一起,我們講人要做善事,有善因和善果,必定就會有好的運氣。但是我們想一想這個邏輯關系,實際上沒有太多的數據支撐,因為沒有誰去真正的統計過,到底這種邏輯關系是否能夠成立。
我們可能也遇到過一些相反的案例,比如常說的,好人沒有好報。所以有些人,可能就會有一個大大的疑問,為什么我做了一輩子善事,但是運氣還是這么差,我的事業,我的工作,還是做得不順。
所以我們要真正了解因果,不能僅從易學或者迷信的角度去理解,也需要一些科學性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很多講風水的老師,他是不會去講的,因為這種思考,違背了很多易學研究者的根本思想,那就是運氣是可以人為干預的,因為很少有人會用科學以及哲學的角度去解釋,運氣這種東西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關于運氣,大家聽得最多的就是,很多成功人士,最后都會說:“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我運氣比別人好。”
很多人就會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我之所以還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我運氣不好。
當然,運氣是存在的,但是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也絕對不僅僅是因為他運氣好,他們都有很多人不具備的品質,比如執行力,社交能力,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等等。
可能有人會說了,我把自己看透了,我天生就不具備這樣的品質,所以,我就理所當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平庸。我不需要把事情做得太好,因為我再怎么努力都不會成功。
這個邏輯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點,就是概率。無論我們做什么,都是在跟概率打交道。
就拿我們學風水來講,為什么希望自己家里的風水好。因為你希望你的生活質量因為風水而變得更好。但是因為有概率的出現,也就說明,不是所有人都會得到一樣的結果。所以風水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
我講清楚一點,在強調一點,并不是說風水沒用,而是強調概率的必然性。我們之所以研究風水,實際上也是在研究概率。用科學或者哲學的角度去解釋,就是把一切對自己有利因素的概率提高。
所以運氣的本質,其實就是概率。

例如你做某件事情,你覺得自己運氣很好,說明成功的概率提高了。如果你覺得運氣不好,說明成功的概率很低。
運氣的本質是概率,概率的本質,就是因果定律。
這里講的因果律,并非僅是佛學中講的因果,因為佛學中講的因果是人心的因果。跟你自己的價值觀有很大關系,是主觀的因果。你認為做善事就有善報,這是主觀的一種因果。
很多哲學家們,都自然地認為宇宙,就是根據因果律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哲學家大衛休謨就犀利地指出,因果可能是不存在的,可能只是人類的一種錯覺。理由是,我們能觀察到的,永遠只是前后兩件事情,所以我們就認為,這兩件事情之間必然存在某種關聯,我們無法證明,這兩件事情之間,會存在某種因果關系。
這只不過是我們的一種思考習慣,總是喜歡把前后出現的兩件事情聯系起來,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螞蟻。后面你在路上走路的時候,你摔了一跤,然后,你就認為摔跤,是因為你踩死螞蟻造成的。

大衛休謨的理論推論,從邏輯層面上來講,確實說得通,但是存在一個漏洞,那就是解讀因果關系的角度。
也就是說,從事物本身反推,根本無法觀察到因果,進而得出因果。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把這個角度,也就是說,從自然法則的角度出發,我們去推理,你就會發現因果是必然存在的。
我們假設這個宇宙,有一名設計者。按照哲學家們的話來講,這個宇宙中有一個造物主,他會怎么樣去設計這個事件呢?
根據物理學的研究成果來看,造物主,可能會創造出兩個東西,一是物質,二是能量。
如果法則是存在的,那必須作用于實體才有意義,否則這個法則就是沒有意義的。
也就是宇宙中,存在這個引力,如果我們把引力比作是某種游戲的規則,那么就必須要有人去參與這個規則,才會有意義。
否則,這個引力的出現,就毫無意義。所以宇宙中就出現了星體,出現了質量,出現了黑洞,引力在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套法則。所以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有了白天與黑夜有了春夏秋冬。
這些都是法則作用于實體的具體表現,法則作用于實體的過程,其實就是因果關系的本質。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只要自然法則是客觀存在的,因果關系就必然存在。
如果自然法則不存在,宇宙必定就是靜止的,就不會存在物質和能量的變化。我們自己也看到了,在現實中,宇宙不是靜止的,物質和能量也是一直在變化。
宇宙在膨脹,行星在運轉,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人會經歷生老病死等等。所以必然有一套法則。在支撐著這一切。

從此以后,你就要明白,一切都是被因果律所支配,一切都是被自然法則所支配。你就要明白知識的重要性,思考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總結經驗的重要性,概率的重要性,以及堅持的重要性。
所以做成一件事情要素,其中的一個核心要素,一定是堅持。根據前面的推論,事件都是被因果所支配,所以只要我們能夠掌握到這件事的所有因果。我們就能百分之百做成這件事情,但問題就在于,我們很難掌握,做成一件事情的所有因果。
因此,概率就產生了。假設我們做成事情,需要十個要素,而你只知道其中的五個要素,其他的五個,你不知道,所以只能靠蒙靠猜。對你來說,這未知的五個要素,就是一個概率性事件。
假設蒙對的概率是10%,這10%的成功概率,就是我們所說的運氣。
堅持的目的就是對運氣的對沖,而堅持的本質也是對運氣的一種對沖。
道理很簡單,假設只要成功一次就算成功,如果你只重復一次,你成功的概率就是10%。如果你重復兩次,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會變成20%。你會發現,重復的越多,你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重復的足夠多之后,這個概率就會接近于百分之百。
也就是說,當數量很小的時候,就會存在概率,也就是運氣,當數量很大的時候,成功就會接近于必然。而堅持的意義,就在于把運氣變成必然,堅持就是對運氣的對沖。
要做成一件事情,絕對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堅持就完了,你還需要提升成功的概率,減少不確定性,減少堅持的時間,減少重復的次數,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另外一種東西,就是認知。
認知,不是知識,不是說你學歷越高,你的認知就越高。我們經常說,你無法賺到認知范圍之外的錢,即便憑運氣賺到了,也會憑實力虧光。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無法賺到,你沒有掌握的因果之外的錢,因為你沒有掌握這些因果,所以你只能憑運氣賺錢,而運氣是概率性事件,所以你終有一天會拿到失敗的概率,這就是認知的意義。
堅持絕對不是簡單的傻傻的堅持。堅持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尋找做成這件事,背后所有的因果關系,進而提升自己的成功概率。
因果律也好,概率也好,運氣也好,堅持也好,這些都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讓你茅塞頓開的。這是需要自己去體驗和思考的。
如果這節課程中,有一點內容引起了你的共鳴,或者讓你有所感悟,也算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