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水禁忌 兒童房裝修需謹慎
71 2025-07-03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鐘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天歷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江蘇省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關于朱元璋的傳奇故事很多,主要流布于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及周邊地區。這里介紹傳說他的出生地和與當地的一道小吃,活魚鍋貼的傳說。
01朱元璋出生的風水寶地傳說
傳說朱元璋的老祖宗是徐州沛縣人。宋朝時,金兵入侵,一家人逃到江南句容縣通德鄉朱巷落戶。
官府定朱家為“淘金戶”,要他家年年交黃金。朱家交不起黃金,于是又逃回江北,在泗州城北孫家崗住了下來(現在的盱眙縣)。
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家里很窮,以砍草為生。有一天,朱初一到莊東楊家墩砍草,累了就睡在草窩里休息。這時從南邊來了兩個道士,走到墩前。老道看了一陣地形后說:“這里還是風水寶地哩”。徒弟問:“怎么知道呢”?“此處地氣暖,插根枯樹枝,十天之內就可以發芽”。說完,那個徒弟隨手將一根枯枝插在土墩上,師徒二人向北走了。
朱初一聽了兩個道士的話后,每天到這里砍草,都要看看枯樹枝。到了第十天,那根枯樹枝真的發芽了。他也想試一試,順手在土墩上重換一根枯樹枝。這時只見上次見過的兩個道土向土墩走來,朱初一連忙躲進草窩里。徒弟上前一看,枯枝并未發芽,問老道是怎么回事,老道拔起枯枝仔細一看說:“這樹枝被人換過了”。他們在旁邊草窩里找到了朱初一,一問,正是如此。老道說:“你已經聽到我們的話,以后不能再對別人說了。這里是風水寶地,你死后葬在這里,家里就會出貴人。
后來,朱初一臨死之前關照兒子朱世珍,要求死后將他埋在楊家墩。朱世珍按照吩咐埋了他以后,帶著老婆逃往安徽鳳陽縣,先逃荒到盱眙太平鄉的哥哥家臨時落腳。他的老婆在那里生下一個小男孩,男孩出生時,紅光沖天,瑞氣千條,這個男孩就是后來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
02朱元璋與小魚鍋貼的情緣
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與陳有諒在長江北岸作戰,負傷敗北,單騎而逃。青龍駒撒開四蹄狂奔,朱元璋傷口發作,昏迷過去。
當他蘇醒過來時,發覺自己正躺在一張板床上。 一個中年男子見朱元璋蘇醒過來,高興地叫出聲來:“你昏睡了三天三夜,真讓人擔心,這下好了”。
朱元璋道:“謝謝恩公教命之恩”。就要起身跪拜。中年男子慌忙阻攔道:“將軍身體有傷,千萬不能亂動,須再休息幾日方能動彈”。
朱元璋看看自己現在的模樣,只好作罷。朱元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言談之中方知思人名叫史龍,孤身一人。一間小草棚內,一口鐵鍋,一-張板床便是他的全部家當。朱元璋被史龍的真情打動,遂與史龍結拜為兄弟。
在史龍的精心調治下,朱元璋傷口很快愈合。這天早飯后,朱元璋要辭別。
史龍說:“大哥,吃一頓午飯再走吧”!朱元璋稍作遲疑,便應允道:“好,我們兄弟倆不妨再敘一回”。
史龍忙開了,他上街買來十幾條活魚,去鱗、剖腹、洗凈后,放在鐵鍋里,架上柴火猛燒,鍋底煮魚,鍋沿四周貼面餅,也不知放了些什么調料,魚香餅味一會兒便彌漫一屋。
朱元璋好生驚奇。史龍做好后端上來,道:“這是我們這里的活魚鍋貼,你以前傷口未好,我一直不敢讓你嘗鮮,現在你傷口已好,沒有顧慮,就放開肚皮吃個夠吧”!
朱元璋吃罷,大加贊賞,問:“這是什么地方”?
史龍隨口答道:“朱家壩”。朱元璋一聽,心想:朱家霸?這不是說我姓朱的要一統天下稱王稱霸嗎?立時精神振奮,信心倍增。
后來,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雖吃盡天下的美味佳肴,但仍念念不忘當年吃的活魚鍋貼,幾次派人到朱家壩訂做,快馬送到南京。
后來,干脆請朱家壩人到宮廷現做,但在宮廷做的活魚鍋貼卻怎么也吃不出朱家壩的活魚鍋貼的味道來,因為只有用朱家壩當地的水和魚,才能做出活魚鍋貼的原汁原味。
因這種烹任是用活魚宰殺現做,餅兒貼在鍋沿,所以叫“活魚鍋貼”。從此,洪澤湖“火鍋帖”一代代地流傳下來。現在南來北往路過洪澤的過客,必定會去嘗嘗皇帝吃過的宮廷美味。
朱元璋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峰造極。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并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
他命工人給他造車子造轎子時,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銅代替。主管的官員報告說用不了很多黃金,朱元璋卻說,他不是吝惜這點黃金,而是提倡節儉,自己應作為典范。朱元璋還在宮中命人開了一片荒來種菜吃。
朱元璋因為出生貧苦,特別痛恨貪官污吏,他主張勤政廉政,是一位功高皇帝。
關注技巧老師的空間,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