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4不放,福宅自然來”,不管陽臺有多大,這4樣最好別放
63 2025-07-07
觀,上風下地,風行大地,吹拂萬物之象,風無形而可橈萬物,喻天德遍施也,以觀而待萬物生。《序卦》曰,“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此觀之所以次于臨也。
觀字,從鸛,從見。鸛這種鳥善能察時審變,天之陰晴雨雪,大風大水,均能預知,故人們通過瞻望鸛之行止,以為趨避。天之德,存而難察也,如同指月之手,古人可以通過觀察鸛來判斷天氣陰晴等自然現象,也就映射出觀的意義:以地而知風,觀萬物而知天德。
鸛,登鸛雀樓的鸛
故,見者,視也,常見曰見,而非常之見曰觀,故合見雚為觀。此卦下坤上巽,巽為風,坤為地。風本無形可觀,以其觸于物者而觀之,猶上之德化無形,以施于政者觀之,下之性情無形,以發于事者觀之,有相觀而化之義也,是以名其卦曰觀。觀分上下,自上示下曰觀(音guàn);自下觀上曰觀(音guān)。
心經有言:觀自在菩薩,觀即察堪心德也,是義。
觀卦的卦辭:
如上圖所示,即:
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解讀周易很多情況下要知道一些生僻字。這里我們看看盥、薦、颙、若這四個字:
盥,音guàn,古代祭祀的潔手進爵灌地的儀式,把酒灑在地上,求神降臨。
薦,羞牲也,羞牲指古代祭祀時獻祭酒食
颙,音yóng,《說文》曰“大首也”,謂昂首而望之,肅穆上觀之象也。
若,順也,誠心而奉順之意。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盥和薦,都是古代祭祀的儀禮。盥是請神禮,薦是神祇降臨后的獻牲禮。卦辭描述的是祭祀者方潔手而未薦,人皆信而仰之的場景。
王弼曰:
王道之可觀者,莫盛乎宗廟。宗廟之可觀者,莫盛乎盥也。至薦簡略,不足復觀,故觀盥而不薦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見識王道之禮,沒有比的過宗廟祭祀了。而宗廟祭祀之禮,則要數盥手進爵灌地的禮儀最盛大了。到了獻祭這個環節是很簡略的,就沒有必要去看了,這就是觀盥而不薦的道理。
故以常理言之,觀于盥之用潔,而眾情已孚,有不待薦而始感者也,精誠所注,天下皆見其心焉。故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彖》曰: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觀卦兩剛四柔,兩剛在上,四柔在下,剛為大,柔為小,大觀在上,以勢言。坤順巽入,是能順而巽也。九五處卦之中,剛居陽位得中,四柔皆臣也,中正之德大而在上,是以為觀天下。四柔觀感其誠,是以不期其化而自化者矣,故曰下觀而化。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之也。故神道者,天之德化也,百姓日用而不知。天行健,故四時不忒,圣人合天之德,法天之行,神而明之,發為政教,故天下皆感而服化其德。
《象》曰:
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風行地上,周及庶物,故有歷覽周遍之象。圣人以天德設教,燭照六合,故能省察四方,觀視民俗,設教而化萬民也。此喻天德昭昭,以應萬物生。
觀卦六爻,均取義于觀,以地之遠近,擢分觀之淺深,故其所觀,一爻勝于一爻,此義為諸爻之旨也。下細述之...
?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
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初爻以陰柔在下,是幼稚之氓,抱昏愚之性,處荒僻之區,所居既遠,所觀亦微,故曰童觀。小人者,下民也,以其昏昧,無遠大識見,固不足怪,是以無咎,此所謂小人道也,難察道德之宏大也。若君子履小人道,不亦可吝乎?故小人無咎,君子吝。
?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
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二爻以陰居陰,位得中正,雖進于初爻,其位尚卑,見識亦劣,不能觀剛陽中正之大道也。窺觀者,言其未得其門而入僅以門隙竊窺之也。二爻應于九五,窺觀以朝圣,不能得大觀之妙也。
在丈夫,當目觀天地之廣遠,心觀萬理之幽微,內觀自己之身心,外觀天下之形勢,豈得以潛探暗窺為計乎?故女子行之可也,故曰利女貞,丈夫行其道則丑。故初爻以小人勵君子,二爻以女子激丈夫。
?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
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三爻居上下之間,在下卦之上,可以進,可以退,地位較二爻稍近,其見識亦稍勝,故能審觀我生之所宜,以卜進退。省視我志之正邪,我行之通塞,度德而就位,量能而居官,隨其可否而進退,謂之“觀我生,進退”。
《系辭》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一出而成天下之事,是所行之通也,則可從而進;雖出不能成天下之事,是所行之塞也,則可從而退,其出處進退,于己取之,有自知之明,故未失道也。
?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
觀國之光,尚賓也。
觀國之光,謂觀國中風俗之美惡,政教之隆替。光者,國之光華也。此不言君而言國者,乃言統朝廷百官之屬也。四以柔居陰,位得其正,比于九五,四五咸得其位而國光現也。
賓言六四,《尚書》所云“賓于四門”之謂,蓋敬禮之也;王言九五,“用賓于王”者,謂古有賢者,人君賓禮之,故以士值進王,謂之賓。明主在上,懷才抱德之士,皆愿進仕王朝,輔翼君上,以康濟天下,此君子之志也。故六四之位,履正故為賓,不正即為敵。
?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
觀我生,觀民也。
王弼曰:
觀我生,自觀其道也。為眾觀之主,當宣文化,光于四表,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君子風著,已乃無咎。欲察已道,當觀民也。
魏晉經學大師王弼
五爻尊位,居中履正,是當陽首出之一人,四海之內,由我而化,治道之隆替,風俗之美惡,皆自我生,故不觀人而觀我。我之教化善,則天下皆有君子之風,是可以無咎矣;王者以中國為一人,民心之向背,無不自我,觀我即所以觀民也。六三觀我生,觀己也;九五觀我生,觀天下也。
?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
觀其生,志未平也。
上爻具剛明之才德,居五爻之上,處一卦之極,雖高而無位,然其動靜,皆為眾人所矚。既為眾人所觀,故與五同德,亦與五同觀。觀其生者,觀平時之行義也,其要皆以君子為歸,庶無咎也。象言志者,上九之心志也,平者,均平也,上九不比于九五,故難平其觀,故曰“志未平”。且處天下所觀之地,不可不慎行也。
先王法風行地上,無物不被之象,巡省八方,考察世風民俗,觀示天下,宣布教化。省方者,八方巡視,上觀下也。設教者,四海風動,下觀上也。巽風以入,圣人行無為之事,立不言之教,觀之象也。
周文王
觀卦二五相互為剝卦,山體逐漸被剝蝕,基礎不穩,象征著事物的逐漸衰落和被削弱,這意味主客雙方是在相互猜忌、矛盾、斗爭中再現觀卦天德昭昭的道理,故君子守正抱德,方能得全始終。
觀卦錯通于雷天大壯,四陽承二陰,陽氣盛壯,萬物茁壯生長,主方來勢洶洶,故曰大壯,和地承風入的順德之勢正好相對:觀以守正而得勢,大壯以勢強而約之以正。觀卦另和臨卦相覆,主客異位,一體兩面。因無臨而不成觀,因觀而蒞臨也。
觀卦四陰二陽,以九五陽剛,中正得位,故不言小,凡陰盛陽微,必致以柔逼剛,爻多不吉,而觀卦四陰獨不言兇,亦以五居君位,中正之德,足以德儀天下,群柔皆仰而觀之,故相觀而不相持,無復柔逼剛之狀矣,故言大觀在上,此言上觀下。
觀卦四陰,以四爻為主,四爻以柔居陰位得其正,上比二剛,下接三柔,率三柔以進于五,仰觀德化,是下觀上之觀也,觀有上下,其義一也。故六爻雖別,理唯一貫:
初爻始陰在下,位與五違,所觀者淺,如童蒙然,故曰童觀。
二五相應,但二陰暗柔弱,僅得窺見其仿佛,是效女子之貞也,故曰利女貞。
三有自知之智,故能知進退,故曰觀我生,進退。
四比近于五,君之德教,發而為國之光華。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五爻居一卦之尊,天下之民情風俗,由我而化,所謂正己以正萬民者,故曰內而觀我,即外而觀民也。
上九居觀之終,剛健有德,雖夙為民所瞻觀,因其高而無位,不欲出而觀民,惟反而自觀,謹身免咎而已,故曰觀其生。
德如淵海,周遍十方。無論上下遠近,觀你觀我,觀德如見淵: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會凝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