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窗型對窗簾的選擇也是非常有影響的,看完你就知道
174 2025-07-16
馬上就到要春節了,每年春節不僅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更是祭拜祖先的日子。
以往每年我都隨父母去給爺爺上墳,爺爺葬在村里的山上,周圍有很多墳墓。
每次,我們都是根據墓碑上的名字,確定這是爺爺的墳墓。
不過這些墳墓,有的只是一個小土堆,并沒有立碑,這些沒有立碑的墳墓有的都已經無人祭拜,墳頭草都好高了。
聽爸爸說,這些墳墓有的是不能立碑,有的是還沒有到立碑的日子,所以就造就眼前的這一幕。
爸爸還說,立碑的講究特別多,比如為什么要給墳墓立碑呢?這樣的習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哪些墳墓可以立碑,哪些墳墓不可以立碑?
相信這些問題也困擾著你吧,今天小編就來給你一次性說清楚。
墳墓立碑的目的有2個:
一是在墓碑上寫清逝者的名字,生辰以及去世的日子,這樣后人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了解先人。
二是起到標記的作用,墳墓那么多,如果沒有墓碑,時間久了就不知道自己的墳墓是哪一個了。
說到立碑的習俗,還得從孔子給父親上墳說起。
孔子年幼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那時候都是族里的長輩給父親下葬祭拜。
后來孔子成年了,他想要去給父親上墳,可是到了墓地,卻不知道哪一個是父親的墳墓。
孔子覺得自己很不孝,不過后來幸得族里的長輩告知,這才找到了父親的墳墓。
后來,孔子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就給父親的墳墓前插了一個木板,寫上父親的名字。
別人一看這個辦法挺好,于是就紛紛效仿,這便是最早的墓碑。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墓碑的形式以及材質也不再是木頭做的,是用更耐腐蝕性的大理石做的。
按照古人的說法,立碑是非常有講究的,主要有5種不同情況不能立墓碑:
在過去,如果孩子生下來就死了,或者是年幼的孩子因為發生意外離世,這兩種情況下,孩子的墳墓都不能立碑。
在我們老家,十幾年前,有一個8歲的孩子,暑假的時候跟別的小朋友去河邊撈魚,結果不幸溺水身亡。
當時,那戶人家連葬禮都沒有給孩子舉辦,就草草下葬了。
聽我爸爸說,往后每年上墳的時候,孩子的父母也只是在巷子口燒點紙錢,不去墳前掃墓。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孩子年幼,父母如果去上墳祭拜,會折損了孩子的陰德,所以父母不給孩子立碑,同樣也不去掃墓。
不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社會,都有犯罪的人,這些人犯的罪有的大,有的小。
針對那些罪大惡極的人,他們不僅被社會厭棄,更是被歷史唾棄,比如秦檜,謀害愛國名將岳飛。
秦檜死后,人們還給他鑄了一個假人,讓他跪在岳飛墓前贖罪。
像這些壞人,他們不論有沒有后代,在他們死后都不會有人來祭拜,所以立不立碑都不重要了。
而且,就算是立碑了,對于這些壞人來說,反而不是好事,這樣往后所有的人都會來他們的墳墓前指責痛罵他們。
也正因此,那些獲罪死亡的人他們大多不會立碑。
在古時候,交通非常不便利,還常常爆發瘟疫或者是戰亂,離鄉的人有可能就客死他鄉了。
這時候,鄰居或者是朋友會幫著他們收斂遺體并且安葬。
不過,對于這些客死他鄉的人,通常沒人給他們立碑,之所以這樣做有三個原因:
一是立碑的費用比較多,對于幫忙安葬的人來說可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二是新墳講究三年后立碑,等過了三年,當初幫忙安葬的人可能已經離開了那個地方,不再回來,因此也就無法為他們立碑。
三是立碑需要征求家屬的同意,如果家屬不同意的話,外人也不能輕易給他們立碑。
而那時候消息傳遞不及時,往往很難聯系到家屬,因此這類情況下也很少會立碑。
現在人們思想觀念變了,很多夫妻都不愿意要孩子,選擇丁克生活。
可是古時候可是非常重視子孫后代,如果沒有后的話,就是家族的罪人,根本不配立碑。
這種觀念在當時根深蒂固,導致無后的人即便生前有所貢獻,死后也難以得到應有的紀念。
直到現在,依然有一些農村老人也認為無后的人不能立碑。
除去這種迷信的觀念影響外,無后的人不立碑是因為現實原因。
這些沒有子嗣的人,他們過世之后,下葬掩埋都是鄰居或者是親戚幫忙料理的。
這些親朋好友就算是幫著他們立碑了,往后也無人去祭拜,久而久之,墓碑得不到維護也會破損或者倒塌。
反之,還不如不立碑,讓墳墓慢慢的融入大地。
因為在我國古代的傳統習俗中,新墳需等待三年后方可立碑,這三年間,親人有足夠的時間緬懷逝者,沉淀自己的哀痛之情。
那就有人有疑問了,為什么要三年,而不是一年或兩年呢?
這是因為父母在養育子女的時候,孩子從出生到獨立行走、穿衣服、吃飯需要三年的時間。
同樣,父母過世了,子女也應該為父母守孝三年,等到三年過后,再為父母立碑。
這樣的傳統習俗,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慰藉。
“墓碑莫亂立,五墳不立碑”這個傳統習俗,講的是哪些情況下不能立碑。
在古代,人們認為不該立碑的情況如果立了碑,會給家族帶來厄運,也會讓逝者得不到應有的安寧。
到了現代社會,人們的觀念已經轉變了,有一些情況在古代不能立碑,但是現在卻可以立碑,這也體現了傳統習俗隨時代的變化。
那么,你認為這5種情況可以立碑嗎?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