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阜南】春風中的王家壩閘
清明將至,細雨如梳。煙雨中,王家壩大閘靜靜矗立在淮河的臂彎之上。大閘兩邊綠意盎然,稀疏的野花如星星般散落其間,兩邊河灘地里的莊稼郁郁蔥蔥,莊稼地兩邊被黃燦燦的油菜花鋪滿。蓄洪庫里,生活恬靜,雞犬之聲相聞。三五游人,駐足觀望。
游客在王家壩大閘駐足
到王家壩閘接受紅色教育的游客
維護一新的王家壩大閘

在王家壩抗洪紀念館展廳里,參觀的人們川流不息。為參觀人群服務的是一個50來歲的中年男子,個子高高的,人胖胖的,國字臉,看上去很干練。聽人介紹,他叫任懷義,是王家壩閘管所的一名普通工人,已在王家壩閘工作了30年,經歷過多次開閘蓄洪。
從任懷義的講述中我們了解到,任懷義的父親任殿履是一名頗受當地人敬重的老治淮工作者,在王家壩閘工作了幾十年,參加過多次抗洪搶險工作。老人雖然已經仙逝,但老人給任懷義留下的卻是濃重的守閘情懷和不屈的抗洪精神。
任懷義說:有很多機會都可以離開王家壩閘管所,到縣城工作,就是因為父親的守閘執著和自己對守閘的情懷才一直在王家壩閘堅守,“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信念讓他放棄了到條件更好的縣城去工作的機會。雖然遠離妻子孩子,但自己會一直在王家壩閘堅守到退休。
由于長期處在濕寒環境中,任仁懷義患上了嚴重的股骨頭壞死病,兩年前做了股骨頭置換。
任懷義的妻子喬冠軍,是一名人民教師。“為了讓他回城工作,也打過、也鬧過,可他就是認準了,就在這工作。怎么辦呢!只好趁周末來看看他,幫他洗洗衣服,收拾收拾。這些年他身體不好,加上孩子都大了,我也主動要求調到王家壩小學工作,就是想多陪陪他。我放心,孩子也放心。”
喬冠軍說。
每一次開閘蓄洪,看到群眾受災,作為黨員的任懷義也在暗暗和自己較勁,堅守堅守再堅守。他始終相信:雖然自己的堅守不能解決大事情,但能給周圍群眾以信心。
說到王家壩閘最近幾次開閘蓄洪,任懷義記憶猶新:2003年王家壩開閘泄洪時的水位是29.39米。2007年王家壩開閘泄洪時的水位是29.48米。2020年王家壩閘開閘蓄洪時的水位是29.75米。
和以前相比,現在王家壩閘的環境可謂是翻天覆地。
2007年王家壩大閘重建,各類設施全面更新,抗擊洪水能力極大改善。
2012年王家壩國家級濕地公園項目獲批。
2020年淮河治理工程臨王段工程開工,淮河治理工作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昔日洪澇洼地已經變成現在的民生高地。迎著和煦春風,王家壩鄉村正在振興,勤勞勇敢的蒙洼群眾正一往無前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