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議別買1、2、4、18和頂層,有何根據?很頭疼的7個弊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買房,發現大家最糾結的不是戶型也不是價格,反而是“到底選哪層”。
網上總說1、2、4、18和頂層別碰,我仔細琢磨了下,確實有道理,這些樓層的坑,住進去才知道多鬧心。
先說1層和2層。

1層看著方便,下樓拿快遞、遛狗不用等電梯,但采光是真差。
尤其樓間距小的小區,大中午屋里都得開燈,衣服晾幾天都不干,南方梅雨季墻面還容易發霉。
更麻煩的是隱私,窗戶和路人平視,拉窗簾吧屋里更暗,不拉吧總覺得被“圍觀”。

2層呢,聽著比1層高,可下水道問題讓人頭大——樓上所有住戶的下水都走同一根管子,稍微堵點,衛生間就反水反臭,修好了也保不齊過段時間又堵,那味兒散都散不干凈。
4層和18層的問題有點玄乎,但現實里確實影響轉手。
4和“死”諧音,18讓人聯想到“十八層地獄”,雖然年輕人可能不在意,但老一輩或者買家一聽這數字,心里就犯嘀咕。之前有朋友想賣4層的房子,中介直接說“價格得比同戶型低5%,不然難出手”,就因為不少人忌諱。

頂層的坑更實在。
首先是漏水,現在樓房防水技術雖好,但架不住年久失修。
我表姐家頂樓,住了三年,趕上暴雨天天花板就滲水,墻皮泡得一塊一塊往下掉,修了兩次花了萬把塊。

再說出行,住30層頂樓,早晚高峰等電梯能急出汗,下樓得等樓下住戶全進去,上樓得等電梯從1層慢慢爬上來。
更別說電梯故障了,爬30層樓梯,年輕人都腿軟,老人小孩根本吃不消。
還有消防問題,現在大部分城市的云梯只能到18層左右,真遇上火災,頂樓逃生難度大。
有人可能覺得這些樓層便宜,圖個性價比。
但便宜有便宜的道理——住得不舒服是一方面,以后想換房,這些樓層要么難賣,要么得降價。
當然,也不是說這些樓層絕對不能選,比如1層帶院子、頂層送露臺,可能能彌補缺點,但普通住宅里,還是得多長個心眼。
買房是大事,樓層選對了,住著舒服,以后轉手也省心。
這些“避坑樓層”的問題,都是前人住出來的經驗,咱選房時多打聽、多實地看,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