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水禁忌 兒童房裝修需謹慎
71 2025-07-03
屏山村地處黟城東北的屏風山、吉陽山下。因村北向屏風山形如屏風而得名,又因古建制屬黟縣九都,村中多為舒姓聚族而居,故又名九都舒村。屏山舒氏為伏羲九世孫后裔,于唐末自廬江遷居屏山,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
屏山村山清水秀,古稱風水寶地,地靈必得人杰。屏山人建村落時十分講究建筑風水學,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講究村落的圖形優勢,隨其自然和民居的吉門吉向。屏山村坐落在谷地中,北有屏風山作“靠”,南有東頭嶺為“照”,東有吉陽山,西有雙鳳山“含抱”:發源于吉陽山的吉陽水(小溪)由北向南川流不息,穿村而過。溪上建有八橋,并且各具特色,村南建有水口園林、廊橋,絕無水榭。亭臺樓閣,道觀寺廟,并據有水口塘(鴛鴦湖),古溪成了屏山村的一大景觀,因為古人認為“水主財,水主發”,因此水口成了一個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口一為聚財,二是象征一個村的興旺發達,三作村落屏護,四可鎮邪、鎮煞。
屏山村古有“三千煙灶,五里長街”之稱,全村自北而南沿吉陽溪而建。舒氏先人把整個村子的格局喻為揚帆出海的航船:美麗多姿的吉陽溪宛如一條纜繩,秀美的群峰圍就了一個寧靜的港灣,村南開闊的田園猶如海洋,層層疊疊的民居恰似船艙,眾多祠堂前矗立的旗桿和挺拔的喬木如同船桅,座座高大的青石牌坊仿佛片片風帆。這些精美的喻義既寄托了屏山人對一帆風順、興旺發達的企盼和告誡子孫在學海、商海、宦海中搏擊中流的追求,也顯現出屏山人環境策劃和景觀設計諸方面潛在的審美情趣。
吉陽溪九曲十彎,穿村而過,兩岸石磅不時飛來村婦浣洗的捶聲,蓄水石磅白花飛濺;青磚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鋪的商鋪夾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橋橫跨溪上,構成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特有的風韻。
屏山村總體布局以菩薩廳和舒慶余堂為中心,沿吉陽溪上下南北分布,北部屏風山與東部吉陽山形成天然秀麗的屏障。水隨山轉,屋追溪落,水聲鳴濺,鳥語花香。遠觀青山含黛,層層屋宇,隱現在霧靄霞蔚之中,猶如濃墨淡彩的山水圖畫;近觀馬頭墻突兀而立,其勢恢宏,粉墻黛瓦,黑白分明,給人以寧靜淡泊的愜意。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哲學在這里似乎得到完美的體現。
九都為黟縣屏山舒村,都是黟縣古時的鄉鎮的自然建制,通常以可為界.九都有兩個村落,分上九都、下九都:上都姓舒,下九都姓朱,現時為加以區別,人們習慣稱舒村為“九都”,而下九都卻直呼朱村c據有關文獻記載:“九都舒氏族大勢強,朱氏不可與之同日而語,更不可與之同呼地名也。”又載:“九都舒氏得風水之先機,朱氏得風水之余尾。”
明永樂初年(一四O三年),休寧風水大師何可達乘轎經黟縣古城.過九都,越虞山溪到宏村為汪氏相墓,后來在返程中停留九都,贊嘆不已:此乃風水寶地,藏風得水,五行不缺。
古徽州,無論從村落建筑到民居建造,從祖先墓地到廟宇位置,無論從氣口(入風口)到水口(出水口)等等都離不開風水,然而在九都,風水一塊顯得越益突出,無論是古代的操作,還是觀存的物象都說明了九都是一塊風水寶地,這里是風水學應用的典范。
九都舒村建村依循風水“地理五訣”:大致坐北朝南。各家各戶除依全村均不朝正南:應“商不朝南,征不面北”之規矩,其他方向視五行所需而定。
地理五訣即“龍要真、穴要的、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無論哪一個村落或城鎮選址都不能選中“地理五要(訣)”皆全之地,有些必須加以改造,使其完美;有些地方雖然環境較好,但與人們的生存要求、心理追求、美學享受存在著一些不足,為此,人們就必須依靠風水先生指導。幫助擬訂計劃,按照人們的主觀意識進行環境改造。然后再加以利用,在利用的漫長年代中十分注重環境的保護,這就是我們現代人說的“選擇、改造、利用和保護環境”,而古代九都人卻是另一種說明方法,叫做“擇吉地而居,補闕處而善,取吉向而利,保風水而旺”。所以,古九都在建村前后乃至以后的千百年的實際操作中,一直依循風水理論指導。
屏山村整個村落的布局也是有講究的。村中的古民居、祠堂,密密匝匝,鱗次櫛比。盡管吉陽溪穿村而過,但是這些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吉陽溪的西畔。為什么不沿著溪流大體上呈對稱分布呢?其實,“河右為吉,河左為兇”,這是經驗之談。“河右為吉,河左為兇”中的左、右分法是以人橫跨河流,水從背后流向前方,此時左手為河左,右手為河右。中國古代文獻中關于“河右為吉,河左為兇”的記載頗多。因此屏山舒氏在做房屋特別是建造族祠時,一定也會考慮到這一點。
屏山舒氏非常看重風水,認為風水與人生禍福、家族興衰息息相關。所以,他們的村落布局和住宅基地,力求遵循風水定律,甚至墓地選擇,也鄭重其事,絲毫不敷衍。在胡時濱、舒育齡編著的《屏山旅游詩話》-書中,載有“調包計堪得好風水,朱娘子熱葬發屏山”的傳說故事,說的是嫁到舒家的朱娘子依據風水先生所言,在一塊神牛寶地“熱葬”,數十年之后,舒氏家族果然興旺發達起來了。故事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
在這塊風水吉地上,屏山舒氏世代致力耕讀,勤儉持家,民風淳樸。明、清之際,不少人外出經商,以誠待客,以義取利。致富后,熱心公益事業,捐資助學濟困,行善積德。古人云:“好風水必以德求之。”千百年來,風水的神奇魅力在屏山的展現,無疑與舒氏家族一貫重視讀書修身、行善立德分不開。
正因為屏山村風水靈秀,加上村人自古尊義重文、詩禮傳家,故歷代人才輩出。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李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