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風水禁忌 兒童房裝修需謹慎
71 2025-07-03
黃田是一塊風水寶地。
黃田村位于涇縣祖山黃子山西南,四面環(huán)山,中有田宅,按易經(jīng)講,土居中央,其色為黃,故稱黃田。
黃田村莊朝向
黃田村座東北向西南,東北遠靠南北走向的,黃子山余脈,高昂穩(wěn)重;南隔鳳子河與旗峰山相望,山峰如旗高聳,河水源遠流長;西北黃田嶺低長如幕,一條寬闊的鵝卵石官道,從西南村口,逐步高升,過芭蕉窩,經(jīng)龍王崗,通向溪頭都。發(fā)源于石井坑的鳳子河和發(fā)源于馬沖的馬沖河,交匯西南村口,明堂開闊,村口有獅象二山嚴守大門。前有二水交匯,明堂開闊,后有黃子山做靠,左右旗峰高聳,有鳳子河水穿村,右邊通村官道。整個村莊完全符合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要求,是典型的風水寶地。
從高村到獅象門外,有山重水復(fù)疑無路之惑;踏進大門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相對獨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人不免產(chǎn)生世外桃源的錯覺。
黃田村莊
朱氏族人愛山、樂水,從婺源茶院公朱環(huán)到黃田的黃田公朱枱,都喜歡以做官的官職名稱或所居住地的山水為號,其中擅青囊之術(shù)者不乏其人。
北宋末年茶院公六世朱緯,朱緯歷官淮上,他在途經(jīng)涇縣豐登鄉(xiāng)時歇了一宿,見此處土地肥沃,山明水秀,就對兒子朱旦說:“居此則后其昌乎!” 父子遂選定涇縣豐登鄉(xiāng)李村園城山定居(今榔橋鎮(zhèn)雙河村李村園),其后果然子孫興旺,枝繁葉茂。朱緯居住城山,后稱城山府君。其子朱旦,字文旭,魁梧俊敏,自幼博習(xí)經(jīng)史,尤擅青囊之術(shù)。因其住片有一條小河名雅溪,因以為號,后世稱其為“雅溪府君”。
朱旦有三個兒子,長子朱旺后遷青陽,三子朱榮后代遷到南鄉(xiāng)花林都(現(xiàn)在的紫陽村),二子朱興住在原地,后代發(fā)展到張香都的許多地方。包括原黃田鄉(xiāng)各村和榔橋河、小嶺、云嶺、北貢、漕溪等地。這就是后來的涇縣張香都朱氏。當?shù)赜幸痪渌渍Z“金竹棵,銀黃田,比不過半個李村園。”由此可見當年朱緯的慧眼和當年李村園的富裕。
張香都朱氏八甲始祖茶院公十七世,用鏗公朱禮宗,屬于塘頭街、謝塘沖的一支,他們從謝塘沖到水南山,到茶院公二十二世時,有些后裔已經(jīng)遷到湖波橋、百路堪一帶。
明萬歷年間遷到北亭都黃田隱居的,正是朱禮宗的第五代孫、茶院公第二十二世朱枱。
朱枱,字耒耑,一字志耕,以黃田為號,后世稱為“黃田公”。朱枱少時穎悟,參加郡試,為六縣童生之冠,補增廩生。但他淡泊名利,辭官不受,回鄉(xiāng)由謝塘沖遷居黃田,構(gòu)屋數(shù)椽隱居。并寫了“莘野家風”和“靜觀自得”八個字,懸于大門內(nèi)外。“隱居處有山鋤筍,有沼養(yǎng)魚,有田二頃課禾稼,巖棲谷汲,行潔寡營競,養(yǎng)性林泉。”
這些都是表象。朱枱應(yīng)該是一位堪輿高手,他在悄悄地布局黃田朱氏的未來。當時的黃田還有汪、柳等許多姓氏居住,不能因此與其他姓氏發(fā)生沖突。
黃子山的有一條支脈,延伸到村上。這就是后來被稱為連接黃子山“龍脈”的來龍崗,邊上還有一個鳳形山,系來龍接鳳之地。朱枱的隱居地正是選擇的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也是后來整個黃田村莊的艮位,可謂在其他各姓不知不覺之中一舉定乾坤,確定了黃田村莊的發(fā)展方向。
黃田村莊環(huán)境
朱家人看中這塊龍鳳相連的風水寶地,把它作為營葬祖墓的吉地,朱枱的墓就葬在鳳形山邊的香樟樹下。
朱氏的發(fā)展還是與當?shù)靥啤⑼簟⒘刃帐习l(fā)生了矛盾,這才有后來和睦嶺的故事。
黃田朱氏通過子子孫孫四五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朱氏在黃田村的布局。
朱枱生有朱沐、朱滌、朱浙三個兒子。朱浙從黃田公住處遷到旗峰山下居住,又以旗峰為號,后世稱“旗峰公”。
朱浙也有三個兒子,分別名為朱性、朱情和朱快。朱情,字喻義,又以黃子山為號,稱“子山公”。雖然不知道朱情的布局地點,但大致在聚星堂以上,上黃田以下。
從朱情和朱快的子孫開始,黃田朱氏發(fā)展提速。朱情的孫子有朱武烈、朱武勛兄弟二人,服賈致富。朱武勛有五個兒子,分別為慶霞、慶震、慶霧、莊霍、莊需,合稱“上五房”。而朱樂吾的三個兒子:縉、紳、緒、則合稱“下三分”。其余的分支分房,以及后代的蕃衍則更為繁復(fù)。
黃田村莊一角
黃子山下鳳子河畔的黃田古民居巍峨而大氣,古樸而典雅,是黃田朱氏多少代人的努力成就的;黃田“密不透風,疏可跑馬”的精巧布局,更是遵茶院公二十八世、黃田朱氏七世朱法“興廢舉墮,規(guī)模畫如”,集四十年心血所形成。這些規(guī)模宏大、制式經(jīng)典的民居建筑,無疑是汲取了官家建筑的式樣。無獨有偶的是景文公朱慶彩的孫子朱德懋乾隆年間就曾歷官工部營繕司。
順天時、用地利,人和而農(nóng)商學(xué)并舉,到了清朝乾、嘉、道時代,黃田朱氏達到鼎盛。據(jù)說旗峰公朱浙一支,十傳后,丁男存者就達千余人。
……
洋船屋
一條北上擱淺的洋船,鑄就了黃田的孝道文化;一條南下的大船,未出黃田,黃田朱氏卻融入了近現(xiàn)代文明的汪洋大海……
黃田村莊像一條南下的大船
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歡迎評論區(q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