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就1句話!(經典好文)
196 2025-07-27
清固倫公主墓遷葬之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固倫淑慧公主名叫阿圖,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女,生母是清初有名的孝莊文皇后。
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二月,淑慧公主下嫁巴林右翼旗第一代札薩克色布騰。
而這并是淑慧公主的第一次婚姻。
淑慧公主畫像
12歲那年,公主奉命下嫁最早與努爾哈赤建立聯盟的蒙古貴族恩格德里之子索爾哈。很不幸,這樁婚姻持續時間不長,婚后沒多久索爾哈就病逝了。
淑慧公主寡居幾年后,在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17歲時,順治皇帝才賜婚,改嫁給色布騰,所以又稱“巴林公主”。
淑慧公主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正月初十,在北京病逝,享年69歲。
當時,康熙皇帝三次祭誅,并遵遺囑,將她遺體送到巴林右旗下葬。
康熙皇帝還特別指派自己的御用風水大師二人,到巴林為公主尋找風水寶地。
原賽音寶力格墓地風光
風水大師尋龍踏穴,在巴爾登哈拉山前一個叫“賽音寶力格”的地方找到吉穴。
這塊墓地的卜選很有傳奇色彩。
康熙皇帝先派來的第一個風水大師,是個50多歲的禿頂,兩撇八字胡須,看起來很詭秘,俗稱“南蠻子”,半閉著眼看人,但看風水很準,人們送他一個“南半仙”的雅稱。
公主墓塔
最后花七天七夜,在今天巴林右旗大板城南,找到了賽音寶力格這塊寶地。他悄悄在點的穴在埋了一枚銅錢,說找到了。
康熙皇帝又派來選中清東西、曾給順治皇帝看過墓地的“佛仙”到巴林,結果也看中了賽音寶力格這地方,他悄悄在選定的吉穴上,插了一根銀針。
巴彥和碩山原墓地
南半仙趕來一看,笑了,原來銀針正好插在他埋的銅錢中間眼里。
這里墓地的風水奇貴,是“龍虎爭珠”之寶地。
然而淑慧公主下葬此處寶地后,并沒有得到安寧——三年內兩次遷葬!
公主墓碑
第一次將淑慧公主遷葬于鳳凰山,即今巴林右旗境內都希蘇木格根紹榮山西南額附色布騰王爺的墓旁邊。
第二次遷葬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公主遷葬到旗北部查干沐淪河西岸巴彥和碩山以北、額爾登烏拉山南麓。
原被毀墓地上還有精美的石構件
“三年兩遷葬,一人三墓地”,這事十分罕見。
為什么要遷葬?公開的說法是墓地風水不好,對淑慧公嚴重不利。
真是這樣么?實際另有隱情——風水好過頭了。
公主墓園
康熙皇帝這位姑媽可不是普通的姑媽,傳是度母化身!
一般網友可能不知度母是何方神仙,她是二十一尊多羅菩薩之一,一面二臂,現少女相,全身綠色故稱“綠度母”,多稱“多羅觀音”, 全稱“圣救度佛母”。
綠度母
公主小時候就顯示出靈異神奇之處。
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公主誕生于盛京(今沈陽)皇宮,在她12歲時,一母同胞弟弟愛新覺羅·福臨繼承大位,他就是滿清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順治皇帝。
公主當年陪嫁來的牡丹
順治時年僅6歲,是清朝第一位小皇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登基時太和殿上非常穩定的龍椅突然搖晃不已,眾人驚詫,只好讓姐姐淑阿圖抱著弟弟坐上龍椅。
說來也蹊蹺,剛才還晃動的龍椅竟然不晃了。
順治小皇帝(劇照)
此后,小皇帝上朝長時間便由姐姐陪著,阿圖也因此被贊譽為與天子齊福的固倫公主。
這個奇事傳也傳到了民間,淑慧公主便被神化了起來。
淑慧公主確是一位好公主,宅心仁厚,樂善好施,還是是非常孝順的女兒。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母親孝莊太后患病,時已54年的淑慧公主聽說后趕緊回京探望,親自煎湯熬藥,不離左右。
新建牌樓
所以,太后生前囑咐康熙皇帝要“護視阿姑”。康熙皇帝謹遵祖母訓諭,稱“迎養以樂暮年,畢姑一生,皆朕之事”。
在淑慧公主年老后,將她接回京城,當菩薩一樣盡心奉養。下嫁草原的淑慧公主,為什么最后死在北京,就是這么回事情。
淑慧公主下葬賽音寶力格寶地不久,墓地出現異常現象,長出了奇異的果樹和花草,而整個巴林境內都出現了興旺發達的跡象。
淑慧公主活著是一位非凡的人,死后墓地又王氣郁郁,這讓深居北京、心系大清江山的康熙皇帝睡不好覺,擔心淑慧公主子孫昌隆,以后出“草原天子”。
康熙皇帝曾在淑慧公主原葬地一帶打獵過,那里山勢雄偉,松林茂密,他特易山名為“巴彥漢山”,意思是“富饒的皇山”,稱其為眾山之首。
原墓地被破壞殘石構件
淑慧公主雖是自己的姑媽,皇家血脈,但她下嫁巴林就是蒙古人的媳婦,風水再好,庇佑的是巴林部蒙古人,強大就是對朝廷的威脅,將來要爭江山的,這是清廷不想看到的。
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御用風水大師多次從北京來巴林實地堪察相度,發現確實氣象特別。
供奉的淑慧公主塑像
出于“保江山”的考慮,迷信的康熙皇帝需要破風水!
但破親姑媽墓地風水傳出去不好聽,不便明說,康熙皇帝遂以墓地對淑慧公主嚴重不利為由,要求遷葬。
如果真是這樣,人們不會懷疑康熙皇帝的用意思,但淑慧公主遷走后,在原墓地挖了一條很深的塹壕,又切斷一個山梁。
墓志
淑慧公主第三次下葬到巴彥和碩山后,康熙皇帝聽信御用風水師的話,安排人將巴彥和碩山谷切開,并從中取出圓形褚石球二個。
原來,巴音和碩的山形像牤牛,當時俗稱“公牛山”。取出的兩個石球是公牛山的兩個腎,這樣墓地就不會再出什么妖蛾子了。
公主骨灰罐
“取山腎”不過是民間傳說,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但公牛山的山脊上至今仍留有一個非常大的豁口。
康熙皇帝的所謂“遷葬”,說起來很好聽,實際就對待惡人仇家的挖墳掘墓。
但到1966年那場運動開始后,淑慧公主墓再一次被挖,只是不再是遷葬,而是被徹底掘毀了,現在網友可以看到的墓是1989年新建的。